摘要:官窑停烧,而海外市场对瓷始终有大需求,这使原本做皇帝瓷的优秀匠人纷纷进入民窑,绝技绝活自然给民窑注进了新鲜血液,如青花发色就是对选炼钴料及配方上的重大改进。那嘉靖、万历期间为迎合海外市场需求的纷繁细缛、密不透风的图案布局,陡然间又回归传统的疏密有致、浓淡相宜的追求,还有“我的瓷器我做主”的率性而为,本以为海外诸商难以接受,会搞砸,不料,订单反见多多。

天启、崇祯的青花瓷,不仅青花发色亮丽,蓝中带紫,而且有一种别样的清丽舒朗,仿佛秋高气爽时节的风景,万木峥嵘又分明透出丝丝缕缕的苍凉。那嘉靖、万历期间为迎合海外市场需求的纷繁细缛、密不透风的图案布局,陡然间又回归传统的疏密有致、浓淡相宜的追求,还有“我的瓷器我做主”的率性而为,本以为海外诸商难以接受,会搞砸,不料,订单反见多多。可见不分东西,爱的还是生命本体的洒脱自由、无拘无束方生趣盎然。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化?首先,明末早早停止了官窑的烧造。这,貌似厉行节约、爱民惜民,但实质上还是观念的守旧,重农轻商的模式使然。对于农业社会而言,“重农”是必须的,毕竟“民以食为天”,但晚明将“重农”变成“重税”,自然灾害加上猛于虎的官吏们的残酷压榨,结局必是农民起义。而农民起义者却对农民赈灾救济,“要吃粮,找闯王”,起义军能不风起云涌、迅猛发展吗?而“轻商”抑商,虽对外销瓷海关税加重,但毕竟还能盈利,给了活路,于是给明末外销瓷带来了最后的“疯狂”。

无论何时何地,事物永远具有其两面性。官窑停烧,而海外市场对瓷始终有大需求,这使原本做皇帝瓷的优秀匠人纷纷进入民窑,绝技绝活自然给民窑注进了新鲜血液,如青花发色就是对选炼钴料及配方上的重大改进。一旦挣脱了宫廷桎梏,民窑青花格外生机勃勃。明廷无暇顾及,放任自流的空间,实乃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耳目一新又优质的外销瓷,于海外又带来需求激增,产销互动,良性循环,活了。

再者,明末政治腐败,内外交困,政局动荡,文人看不到国家前途,转而寄情山水,寓意花鸟,品茗清谈,吟诗绘画,甚至放浪形骸。如八大山人朱耷就去到景德镇隐居了蛮长一段时间,既避世玩世,又傲世愤世。再如第一散文家张岱,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标榜高雅清逸,沉湎风花雪月;又反叛程朱理学,追求个性解放,纵情于感官声色之好。文人的性情,文人画的流行,对明末瓷器影响不小。

自然科学的兴起,又让读书人觉得可行另一条路。如科学家徐光启在泰昌年间,就刊刻印刷了一部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虽然,眼前红日西斜,疾似下坡,但总还有人在努力。还有,市民阶层的形成,市井生活的兴起,市井小说流行坊间,晚明版画的出类拔萃,《水浒》《三国》《金瓶梅》《三言》《二拍》这些带版画插图的小说为市民爱不释手、津津乐道。这对青花纹饰图案等也带来了引领性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