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至此,永和县药家湾小学正式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山西永和红军小学”,成为了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正式命名的全国第260所、山西省第6所、临汾市首所红军小学,这所学校将成为担负起传承永和革命历史文化和红军东征革命精神的重要基地。方强表示,山西永和红军小学的建立,是致敬东征英烈的具体实践,也是引领该校师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铭记光辉历史,继承革命先辈遗志、弘扬红军精神的重要体现。

永和红军小学授旗授牌,传承东征精神

讲好红军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3月27日,中国工农红军山西永和红军小学授旗、授牌仪式在革命老区临汾市永和县举行。至此,永和县药家湾小学正式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山西永和红军小学”,成为了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正式命名的全国第260所、山西省第6所、临汾市首所红军小学,这所学校将成为担负起传承永和革命历史文化和红军东征革命精神的重要基地。

临汾首所红军小学正式授牌

27日上午8时40分许,位于永和县新城区康谐路的山西永和红军小学里歌声嘹亮,旗帜飞扬。“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军传统发扬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学校东征楼舞台前红色的大条幅格外引人瞩目。广场上,永和红军小学的1000余名学生,早早换上了崭新的小红军服,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个个精神抖擞,意气飞扬,准备迎接即将举行的隆重仪式。

升国旗、奏国歌,迎军旗、唱军歌。上午9时,山西永和红军小学授旗、授牌仪式正式拉开序幕。

现场,开国大将罗瑞卿之子、解放军总装备部后勤部原副政委罗箭少将,万海峰上将之子、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原总参四部部长万晓援少将等革命后代,甘肃省军区政治部原主任、甘肃省军区原副政委兰晓军少将,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强等社会各界嘉宾为“中国工农红军山西永和红军小学”授校旗、授校牌,并为该校“恩来班”“雷锋班”授牌。此外,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等单位及爱心人士,还向永和红军小学转赠了一面曾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的国旗,捐赠了小红军服装、运动服等爱心物品和助学金。

永和红军小学授旗授牌,传承东征精神

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向永和红军小学转赠了一面曾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的国旗。

仪式上,永和红军小学的170余名师生表演了《红军东征》《东方红》《红军小学、红军娃》等大型舞台情景剧,再现了红军革命历史故事,让现场的小学生、与会嘉宾重温了红军先驱的革命精神,再一次接受了红色教育的洗礼。

永和红军小学六二班的“小红军”李若凝激动地说:“作为永和红军小学的一员,我感觉无比自豪。我们一定不负重望,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好好学习,早日成才,把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永和红军小学授旗授牌,传承东征精神

红色文化激活永和红色教育基因

永和县位于晋西吕梁山脉南端,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东岸,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作为革命老区的永和,具有深厚的革命历史文化。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当时,面对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红军提出了“抗日反蒋、渡河东征”的口号,于1936年2月17日拉开了东征帷幕。其间,毛泽东率总部人员两次进驻永和县,前后共战斗和生活了13个日日夜夜,路经40多个村庄,亲自指挥了在山西的对敌斗争,组织召开了军事会议,将“渡河东征、抗日反蒋”的方针,改变为“回师西渡,逼蒋抗日”的策略。

红军东征抗日寇,西渡挽危局,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扭转了中国革命的乾坤,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上留下光辉一页。1971年,原中共临汾地委在毛泽东主席当年住过的永和县阁底乡上退干村召开了第一届全体委员会议,并将上退干村改名为东征村,正式建立红军东征纪念馆。

永和县委书记加天山介绍说,当时,红军在永和挖了“红军井”,成立了桑壁、岔口、赵家沟、呼家庄、乌华等苏维埃政权,组建了一批农民协会、水手工会、抗日救国委员会。在永和关红军崖下,当地居民现在依然传颂着当年为掩护大部队回师西渡,12名红军战士弹尽粮绝,纵身跳入黄河的悲壮事迹。那时候,勤劳、善良、朴实、勇敢的永和人民,为红军东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很多有关东征的故事传奇在群众中记录并流传,至今在永和红军东征纪念馆,仍记录着当年红军将士的赫赫战功。红军东征为永和留下了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激活了永和的红色教育基因。

据了解,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自2007年正式启动,旨在感恩革命老区人民的历史贡献,传承和发扬红军精神,目前已在全国29个省份建起260所红军小学,是继希望工程之后最大的助学工程之一,红军小学建设已经成为我国著名的青少年红色教育品牌。

2017年12月,永和县结合该县独特的红色文化优势,与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取得联系,提出了创建红军小学的意愿。2018年4月,永和县正式提出申请,并于当年9月26日获得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关于同意建立中国工农红军山西永和红军小学的批复”,并成为山西第6所红军小学,其他5所是灵丘“平型关”红军小学、沁源太岳陈赓红军小学、武乡“太行”红军小学、武乡“八路军抗日英烈”红军小学、运城盐湖红军小学。

“2017年年底以来,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从申报、对接、批复、建设等方面给予永和县大力支持,为永和红军小学顺利挂牌奠定了基础,这对永和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具有重大意义。”加天山说。

方强表示,山西永和红军小学的建立,是致敬东征英烈的具体实践,也是引领该校师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铭记光辉历史,继承革命先辈遗志、弘扬红军精神的重要体现。

永和红军小学授旗授牌,传承东征精神

山西永和红军小学学生精彩的文艺演出。

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新授牌的山西永和红军小学占地16113.13平方米,4轨制,24个教学班1015名学生。“学校将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红色教育为切入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山西永和红军小学校长常爱红说。

据了解,红军东征期间打土豪分田地、“父送子、妻送郎、母亲送儿打东洋”的故事比比皆是。比如,在永和兰家沟村,这个仅有2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里就有7人参加红军。“这些故事很多、很多,学校与老师们将进行整理,利用讲故事、泥塑、剪纸等形式,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常爱红说。

永和红军小学将教育和鼓励同学们唱好红色歌曲、阅读红色经典、讲好红军故事,把永和红色革命遗存红军井、沙发石、殉义柏等故事讲深讲透,讲出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润物无声。

“我们办好红军小学的重要目的,是将红军精神、红军传统代代相传。永和教育部门要以办好红军小学为辐射点,通过学区化办学、观摩交流等形式向整个教育系统推广,力争形成特色,形成永和教育的品牌。”加天山说。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江

通讯员 冯永禄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闫婷

永和红军小学授旗授牌,传承东征精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