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打架或抢玩具的孩子,家长的反应直接导致孩子会不会朝着熊孩子的方向发展。针对上文中孩子抢玩具,家长打人的事情,这个家长很显然给孩子做了一个错误的榜样。

孩子抢玩具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了,几乎每个孩子都曾有抢玩具的经历。而家长参与打架,却是让人很不齿的行为。

01

家长参与打架,以老人居多,生怕孩子吃了亏,打不赢也要打,打不过也要骂!

一个周末的午后,我带孩子去街心公园玩滑滑梯,不一会听到两个家长在吵架,一个说,是你孙子先动手的,一个说你家的才是爱打人的,看把我家娃的脸都抓破了… …吵着吵着,居然破口大骂起来,就像小时候农村里的泼妇骂街一样,要多难听有多难听,骂得别人都不敢去劝解了。

骂人动怒,这是老年人要忌讳的,可偏偏那两个老人都不是省油的灯,越骂越起劲。其中一个甚至跺起脚来跳着骂,眼看着就要动起手来,突然,她捂着胸口瘫坐在地上直叫“哎哟、哎哟”——心脏病犯了。还好有邻居提前打电话给她儿子,叫他赶紧过来。

然后就直奔医院了。本来是孩子之间小小的摩擦,现在搞得要上医院,值得么?

不光是老人,当孩子之间产生摩擦,抢玩具或者打闹,年轻父母也很难管好自己的脾气,有的甚至动手打小孩。

之前网上就有这样的一则新闻,宁波两名小孩在游乐场里争抢玩具,其中一位妈妈的反应让人大跌眼镜,对另一个小女孩又扇耳光又掐脸,还对女孩妈妈乱骂一通,简直是魔鬼附身了。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永远的老师,家长的言行,是孩子效仿的对象,碰到小摩擦就恶语相向,大打出手,你希望你的孩子也是这样的人吗?

02

不管是在家里和兄弟姐妹抢玩具,或是在外面抢小伙伴或陌生小朋友的玩具,都是孩子的天性使然。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一个物权归属期。在这个期间的孩子,他的物品意识非常强,或者说比其他时间段要强很多。

其典型表现有:

1.自己的玩具都是自己的,别人不准碰自己的玩具,如果别人玩自己的玩具,则会哭闹,不给分享。

2.别人的玩具也是自己的,自己喜欢的想玩的就去抢着玩,不管别人同意不同意。

3.公共场所的玩具看到喜欢的就要玩,不管是否有人已经在玩。

抢玩具的孩子容易被说成是熊孩子,这样乱贴标签是对孩子的不尊重,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因为这并不是孩子们的错。面对打架或抢玩具的孩子,家长的反应直接导致孩子会不会朝着熊孩子的方向发展。

其实熊孩子不可怕,熊家长才可怕!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爱发怒,孩子则容易暴躁,家长说话不兑现,孩子也容易说谎等等。针对上文中孩子抢玩具,家长打人的事情,这个家长很显然给孩子做了一个错误的榜样!

孩子年龄相当,抢玩具打打闹闹是很正常的事,过不了几分钟可能就和好了。而家长动手打孩子是绝对错误的行为!其背后的逻辑是怕自己的孩子被打,吃亏了,所以要打回去。有这样逻辑的家长估计是个法盲。

大人打小孩本身就是以大欺小,不管有没有真的打到,道德上已经输了。如果被打的孩子是轻微伤,则打人方可被要求民事赔偿,人身损害赔偿;同时可以要求给予行政处罚;如果构成轻伤或轻伤以上,打人者就涉嫌故意伤害罪,依法应被追究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

简单说,为了给自己孩子出头,大人打别人的小孩,于情于理于法都站不住脚!这就是熊家长的行为!

03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

的最有力的方法。“

那么,碰到孩子被其他孩子打,家长除了帮忙打回去以外,就没有其他更好的处理方式了吗?

处理的方式其实有很多,如何正确处理孩子的纠纷,直接反映了家长的素质和修养。

第一层次:怕孩子吃亏,直接打回去;

第二层次:带孩子换个地方玩,远离爱打人的孩子;

第三层次:和孩子沟通,了解情况,告诉孩子要懂得分享和友好相处;

第四层次: 和孩子沟通,了解情况,告诉孩子要懂得分享和友好相处,帮助两个孩子解决矛盾,一起玩耍;

第五层次:和孩子沟通,了解情况之后,帮助两个孩子解决矛盾,并要求自己的孩子向对方道歉,不管是不是自己孩子先动手;

第六层次:和孩子沟通,了解情况,帮助孩子们解决矛盾,让自己的孩子给对方道歉,向对方孩子的家长说明情况,顺便交流一下育儿经验;

第七层次: ... ...

作为家长,你属于哪个层次?如果你有更好的处理方式请留言补充。

不做熊家长,从正确处理孩子的纠纷开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