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后,蒙哥马利写信告诉母亲:被迫参战大概已成定局,战争迟早总是要来。然而好奇心极重的蒙哥马利却不把母亲的话当回事。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1887-1976),英国陆军元帅、军事家,英国人眼中“真正的军事天才”。他成功掩护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为英国保留了能继续坚持战争最珍贵的有生力量。也曾在北非击败过号称“沙漠之狐”的隆美尔,同时他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与毛泽东求教天下大事。2002年,在英国BBC评选“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中排名第88位。

蒙哥马利

然而,谁又能够想到,这样一位有着光辉人生的统帅,竟然打小就被自己的亲生母亲诅咒。

蒙哥马利的父亲是位牧师。父亲在34岁的时,娶了16岁的正值妙龄的母亲,组成了一个典型的老夫少妻家庭。丈夫自己对妻子宠爱有加,久而久之,让年轻的妻子养成了任性娇纵的性格,说一不二,动辄就发脾气。而且特别爱干净,甚至有点洁癖。

而小时候的蒙哥马利十分顽劣,上树掏鸟窝,下河摸泥鳅,追狗撵鸡,土里泥里打滚,整天把自己弄得跟泥猴似的。

总有邻居找上门来要求严管这孩子,而父亲又总是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务上,于是就该这位年轻的母亲对蒙哥马利头疼了。

4岁的蒙哥马利

蒙哥马利是家里的第四个孩子,时间长了,他的母亲就觉得这个老四太顽皮,实在是喜欢不起来。

一次,蒙哥马利的母亲收到了丈夫的一份礼物,是一个十分精美的鱼缸,她将这个鱼缸视若珍宝,不允许任何人触碰。然而好奇心极重的蒙哥马利却不把母亲的话当回事。他乘母亲不注意,偷偷的把鱼缸偷出来玩,结果一不小心,把鱼缸打碎了。这下子算是彻底的惹怒了他的母亲,她尖叫着骂他的儿子,骂到最后骂累了,在气头上的母亲开始诅咒他:“你除了当炮灰,什么也做不了,做不成”。

他一生都忘不了自己的母亲凶神恶煞地站在自己面前诅咒自己的样子。晚年他自己在回忆录中也写道:“可以说我的童年是不幸的,这种不幸完全来自我的母亲,在她的眼里,我只不过是个炮灰。”

从此开朗的蒙哥马利性格大变,不在是那个成天上窜下跳的顽童,变得老成持重。他开始每天观察母亲的脸色,然后再决定该做些什么。

1908年蒙哥马利从桑德赫斯特军校毕业后,进入皇家沃里克郡团,正式选择军事这个职业,驻防印度。一方面是自己没有特别的兴趣和爱好,一方面是印度军队里薪水高。

1914年夏季来临,蒙哥马利一家又像往年一样,计划都前往爱尔兰团聚。可是,皇储费迪南大公被刺,战争的呼声甚嚣尘上,整个英国人心惶惶。蒙哥马利同其他军官一样迅速归队,进入一级战斗准备。

俄国和法国对德国的最后通牒置之不理。于是德国下令陆海军全体总动员,对俄、对法宣战。

英军部队为了防止德军入侵,决定组成一个混成营在雪壁岛防守海岸。蒙哥马利被调往该营,升任营副官,负责对1000多名军官下达命令。

二战时期的英国军队

随后,蒙哥马利写信告诉母亲:被迫参战大概已成定局,战争迟早总是要来。

外边的情况,我们很难知道。舰队已经全部动员,完成战备,有许多战舰在离施尔尼斯不远处抛锚。昨日又有4艘巨型巡洋舰在附近停泊,甲板上一派战备气氛。陆军还未接到全体动员的命令,但我们认为动员令随时都会到来。我们现在只完成了戒备阶段,这便是我们在这里驻防的原因。我从今晨的报纸上看到德国对俄宣战的消息,我看,我们被迫参战大概已成定局……战争迟早总是要来的,倒不如让战争现在就来,早点结束了事。现代的战争,是不会拖得太长的,但一定残酷可怕。经过这次战争,以后50年大概都不会再有战争了……一般人认为,德国将会被打败,我也同意这种看法。自然,德国若是战败,对我们是再好不过了。德国若真对我们几个国家一齐挑战,它一定难逃厄运。我希望,我们动员起来,厉兵袜马,严阵以待,等法国需要我们时,便可立即参战。法国所需要的主要是我们的舰队,而舰队现在已完成准备,升火待发。

蒙哥马利的家人相信他的推断是正确的,决定立即返回伦敦,但希望在他离开之前和他见上一面。可是,形势的发展急转直下。德军随侵比利时,英国由于对比利时的中立承担义务,便对德宣战了。

战场上的蒙哥马利

部队突然接到出发的命令,但却不知道目的地在那里。于是他马上又给母亲发了一封电报,告诉她部队将出发但目的地不详。

亲爱的母亲:

星期五晚餐时,我们突然接到出发的命令,还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星期六(8月8日)半夜两点半钟启程,坐了一天火车,下午5时到达目的地。一路上,我只吃了一块饼糕和你给我的巧克力糖,饥肠辘辘,饿得要命。可是,习惯挨饿,是件好事,因为我猜将来在战事结束前,我们的粮食可能会常常短缺。

今朝清晨,部队继续出发,这封信是在火车上写的,昨夜,部队在野外露宿,虽有点冷,幸而没有下雨。我们没有携带个人野战装具,只好在树下合衣而睡。今晨5时,我跑到一家旅社敲门,向服务生借了柄剃刀刮胡子,我的胡须已有两天未刮,相当长了。

英国人已渐渐知道每个人都要尽他的一份责任,全国已经实施动员,进入战时状态,如果向任何人要一点东西,而被拒绝的话,我们是可以强制取用的。当然,我们先礼后兵,起初态度客气,通常都没有麻烦,便可获得。

但有两次在施尔尼斯我不得不用强制手段。当时我向一位农夫要水给我的弟兄装水壶,他拒绝,说他的水不够用。于是我将弟兄们带进去迳自取用。第二次,我向一家旅社要早餐给8个军官食用,因为他们辛勤工作了 24个小时,未曾进食。该小旅社竟然拒绝供给并说他们旅社从不供应餐点。我说我们非要不可,如果不给,我便将旅社里负责人员关在一个房间里,然后自己动手。旅社要多少钱我们都愿意如数照付。结果,该旅社终于将早餐拿给我们了。

我想诸如此类情形目前已不会发生了,当时是因为战事刚刚开始,现在大家似乎都已懂得。

我不能在信上告诉你部队现在什么地方,或做什么事,以及有什么行动,这都是不允许的。你可以注意到,报纸上并没有刊登有关任何部队行动的报导,因为那都是被禁止的。英国的军队在全国各处集结。自然,你可以从邮戳或我的电报上看出我们部队曾经到过的地方。我也不能告诉你我的地址,但你可将信寄到索尔崖去,我想,在我们起程到海外前,将会回到那边取信的。你写信时,请写“皇家瓦立克郡团第1营”,当我们岀发到海外去时,尤为重要。部队一接到岀发海外命令,我当尽可能即刻向你禀告。不过,这些行动都是十分机密的,连我自己也要等到火车靠在运输舰旁,才会知道。甚至到那时,我还是不能告诉你的,所以我只能说一句“正在动身”。横渡海峡,必须十分谨慎,一艘德国潜艇,即可以将我们全部击沉。恐怕在我离开时,不能再见到你,但是没有关系,我会安然回来的。所以,最亲爱的母亲,请乐观一点……

在火车上写字潦草,希望你能看得懂。请代我向各人问候。

谨祝你和父亲安好!

蒙哥马利的这两封信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母亲只说对了一半,蒙哥马利这一辈子是在与火炮打交道,只不过不是炮灰,而是操作大炮的人。

蒙哥马利的母亲无疑是一位可怕的母亲,但是我们也许应该感谢她的野蛮,正是她吝啬的母爱才形成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让他意外练就了一身顺势而为,逆境不动的随机应变能力,最终造就了这位“将军中的将军”。

蒙哥马利和巴顿将军

蒙哥马利这一生的成就,可以说都源自于这种超乎寻常的谨慎性格。

二战时期蒙哥马利每次作战前,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做战前准备工作,而且要求必须面面俱到,万无一失。

所以在敦刻尔克,他才能指挥一支小部队就成功的牵制住了大量德军,将30多万英法联军安全撤回英国,为盟军保存了日后反攻的主力。凭借自己的才华成就了自己,更成就了历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