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体看来,明中后期皇帝不作为导致跟东汉末年相似信任宦官,不过官僚士人还是能说上话,只不过改良派的东林党人容易跟保守派的旧地主贵族发生利益冲突,士族内耗加上皇帝支持阉党,最后外族入侵导致整个政权的瓦解。1 皇帝和即位年龄 2 宗室 3 外戚 4 宦官。

知解三国②东汉末年:皇权是如何衰落的?

几个小时前刚写完①天下大势,看了些资料后,还有点兴奋和想法,一直没睡着。本来第二章开始就写黄巾起义的,后面一想,还得先写这章东汉末年概况的,毕竟皇权才是中心背景。好了,一点一点的来吧。

一 东汉末年皇权集团的基本结构?

1 皇帝和即位年龄 2 宗室 3 外戚 4 宦官

1 皇帝 :汉恒帝刘志14岁、汉灵帝刘宏11岁、汉少帝刘辨13岁、汉献帝刘协8岁

2 宗室 :幽州牧刘虞、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扬州牧刘繇等

3 外戚: 窦太后和窦武、董太后和董重、何太后和何进、伏皇后和伏完等

4 宦官: 曹腾、曹节、王甫、张让、赵忠、蹇硕、封谞、郭胜等

汉恒帝刘志简介:132年生,146年即位,167年在位死亡。外戚操控下侥幸继承皇位。政治上诛灭外戚梁冀,重新掌握皇权后器重宦官。经济上卖虚职位官、减百官俸禄,导致贪污合法,破坏吏治,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为灵帝大规模的卖官开了先河。 不信任士大夫,爱好佛事,荒淫游乐无度,宫女五千,无子三女。

汉灵帝刘宏简介:156年生,168年即位,189年在位死亡。外戚操控下侥幸继承皇位。政治上重用十常侍张让赵忠,设置蹇硕为首的西园八校尉皇宫禁军与外戚士族对抗,重置州牧造成军阀割据的形成,经济上大量明码标价卖官用于自己享乐。发生第二次党锢之祸和黄巾起义。 爱好诗词歌赋逗乐游玩,生有大儿子刘辨,小儿子刘协。

汉少帝刘辨简介:176年生,189年即位四个月,190年毒杀身亡。实权在何太后手中。收养在史氏道人家,称他为史侯,性格懦弱轻佻没有帝王威仪,后被董卓废为弘农王。

汉献帝刘协简介; 181年生,189年即位到220年,234年死亡。少时被董太后抚养,故称董侯,初封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最后被董卓立为汉献帝,220年禅让于曹丕,被贬为山阳公和皇后曹节行医。母亲王荣美人,被何皇后鸩毒身亡。200年不甘傀儡,暗设衣带诏事件诛杀曹操未果。少时聪明有威仪担当,青年也想有所作为。儿子刘懿。

看最后几任皇帝的概况,汉献帝表示很无奈,烂摊子哪有那么好收拾,况且都是强臣。恒灵俩帝是祸乱的根源,不思进取的敛财享乐,对朝政不用功而重用宦官。而本来是秘书的宦官,居然被授权能发号施令,拿鸡毛当令箭,这个情况,摄政的外戚当然不能忍。因为外戚普遍能力不足,所以拉来部分士族帮手。俩边就开始掐架,里面有各种回合制的反水,具体过程内容下章何进之死在说。

内耗外乱作用下加上勤王的宗室,制度上和实际的不作为,导致整个皇权集团的瓦解。

二 皇权集团和相权的历史是如何演变的?

1 商周:封建制下宗室分王,有独立的行政军事权,皇帝成名义上的共主。相权弱。

2 秦朝;统一后实行自上而下的郡县制,宗室权力回收,开始了实际的皇权和相权。

3 西汉高祖;吸取秦朝灭亡经验,地方政府太弱而压不住大面积的起义,分封宗室称王有自治权。严刑峻法的法家改为无为而治的道家,轻徭薄赋修养民息。相权总领政事,称谓真正的政府首脑。皇权弱。

4 文景时期;宗室太强了威胁皇权,中央削藩不成功导致七国之乱。相权被迫削弱。

5 武帝时期;为了对抗太后外戚和相权,重用皇后外戚和宦官组建内朝,夺取外朝决策相权。皇权碾压相权,开始穷奢极欲,穷兵黩武的开疆扩土,压迫社会。

6 西汉后期:相权继续削弱一分为三,大司马大司空和大司徒。皇权继续增强。

7 东汉初期:前几任皇帝个人能力强,毕竟也算开国的,相权继续弱。光武帝为了集权,设立了位卑权重的尚书台指挥外朝相权。尚书台容易被身边宦官和外戚利用。

8 东汉中期:第四个皇帝汉和帝开始,多是年幼即位,皇权被外戚牢牢把控。外戚专权又加剧了皇帝的低龄化,想继续当权从而找宗室年幼的继位。相权名存实亡。

9 东汉后期:为了对抗外戚和外朝,重新重用宦官,发生政变和二次党锢之祸。外戚拉拢士族合谋不成被杀,宦官也被士族所杀,外戚和宦官彻底瓦解,地方军阀掌权。

西汉初年的君权分工很理想,武帝开始夺相权,到光武帝直接用尚书台更进一步。年幼皇帝即位,相权消失彻底拉开了,家奴到父母转变的宦官和权倾朝野功高盖主的外戚争斗。而宗室本来就跟皇帝有皇位冲突,所以被俩位集权的武帝强力打压。

三 党锢之祸的来龙去脉?

本着格物致良知究竟天人的想法,百科下什么叫党锢。

党锢:指古代禁止某些政治上的朋党参政的现象。锢就是禁锢,终身不得做官。

起因:恒灵俩帝重用宦官,外戚和士族反对宦官专权。

时间:166年到184年黄巾起义后解除

人物:太尉陈蕃、司空刘茂、河南尹李膺等太学生

1第一次党锢

起因:166年官员处置了为非作歹的宦官子弟,恒帝听信宦官处置了这些官员。

发展:河南尹李膺处死宦官党羽,矛盾爆发。宦官诬陷官员结党营私,恒帝大怒下令逮捕李膺等党人。太尉陈蕃、司空刘茂加入进谏,言辞激烈被罢免。

结束:窦国丈求情,宦官党羽怕被供出,宦官进言恒帝改元永康,大赦天下。 党人释放,放归故里,终身罢免。二年内结束了第一次党锢之祸。

2第二次党锢

起因: 168年灵帝即位,宦官首领曹节王甫通过窦太后干政乱下命令。再次任用的陈蕃和窦武要求革除宦官参政,窦太后平衡下,宦官党羽成替罪羊。

发展: 太白金星不祥征兆下陈蕃窦武密谋,消息泄露,宦官劫持窦太后,蒙骗幼帝假传诏令,追捕杀害陈蕃,窦武自杀,李膺终生被罢,史称 九月辛亥政变。大司农张奂、郎官谢弼上书平反,被终身罢免和杀害, 进而大把党人入狱。八年后永昌太守曹鸾上书鸣冤被处死,灵帝下召,罢免禁锢有关党人门生和亲属。

结束: 184年怕党人和黄巾军一同作乱,大赦天下。

四 党人失败原因总结?

1把宦官归结为政权败坏的唯一罪魁祸首有失公允。皇帝都贪赃枉法,外戚窦武更是劣迹斑斑。斩草除根作法激起宦官的坚决反抗。何进没吸取前人惨痛教训。

2尽除宦官的计划得不到皇帝的支持,过激的言论冒犯天威导致反感。党人没明白宦官干政也是部分代表皇帝,得不到太后的支撑下,螳臂当车想一杆清台是不可能的。

3党人集团缺少雄才大略的领袖,关键时刻优柔寡断,致使功败垂成。

后世明中期还是有能人大学士杨一清吸取经验,不一味的弹劾制造舆论,利用刘瑾和另一权宦张永的矛盾,逐步分化瓦解,得到明武宗信任而设计除掉刘瑾。说到明朝想起东林党争。不管是朝代和势力都有很多类似之处,继续一探究竟。

五 东林党争的缘起缘灭?

东林党争概念:明末东林党和阉党及其他派别之间的政治势力斗争。而东林党是江南人士为主组成的在野党改良派,可以理解为人民的名义中祁同伟和老师组成的校友派。

起源:万历21年一次全国会议,言官乘机发难弹劾吏部结党营私,导致多人被罢免。之后也发生多次,形成了南北派之争,后面士族官僚党派的增多愈演愈烈。

经过:明熹宗时,政府腐败,太监魏忠贤掌权,利用东西厂迫害东林党人和忠良人士。

结果:明思宗继位后,迫害停止,处斩袁崇焕后,声势衰落,皇帝只能信任阉党。

总体看来,明中后期皇帝不作为导致跟东汉末年相似信任宦官,不过官僚士人还是能说上话,只不过改良派的东林党人容易跟保守派的旧地主贵族发生利益冲突,士族内耗加上皇帝支持阉党,最后外族入侵导致整个政权的瓦解。 对明朝不了解,虽然也看了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和中国大历史,但作为官僚外行人确实很难详细理解。

如果硬要理解的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党派,有党派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杀戮。毕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是朋友就是敌人,很难有俩面派。只不过看你参与的深浅而已。各自的党派代表各自阶层利益,所以建言献策只要不涉及到根本的利益,各个阶层党派就能相安无事。不然只有改革或革命以暴制暴。

下章预告:知解三国③何进之死:外戚和宦官怎么回合较量的?

本章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 2 宿命三国- 恒大司马 3 汉魏禅代与三国政治- 朱子彦

——公众号浪兄笔记 2019/1/13 11-15点 ~ 3/22第一次校订修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