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就有这么一对师徒。老师是国家副主席,学生也是国家副主席,放眼整个世界也仅此一例。

张澜,1872年出生在四川南充,自幼好学,22岁时就考中秀才,后赴日留学,入东京宏文书院学师范。1904年回国,任四川顺庆府中学教学,因为教导有方,时人称他为“川北圣人”。朱德久闻张澜盛名,舍近求远从仪陇到顺庆府中学就读,拜读于张澜门下。当张澜知道朱德家境贫寒还这么大老远跑来求学,对他很是看重,在张澜的熏陶下,朱德大受启发。可以说朱德后来投身革命事业,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张澜对他的影响。

张澜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富强,毅然决然的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期间参与了“保路运动”,为武昌革命争取了机会,而后又领导了“北伐倒袁”,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四川省省长。1941年,张澜投身于民主事业,发起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任中国民主同盟首任主席,成为了当时很有影响力的社会人物。如今张澜成立的这个党,发展成为了中国的第二大党——民盟。

1945年8月30日,正在参加重庆谈判的毛主席特地拜访了张澜。毛主席进入张澜的居所后并没有直接进屋,而是和这里的佣人们一一握手问好,这些佣人中有的人刚刚烧完火,手上全是炭灰,但毛主席丝毫没有在意。看到这一幕张澜当时就愣了,毛主席这样的身份还平等的对待自己家里的佣人,使他很受感动。毛泽东走后,一向谨言慎行的张澜对在场的人说:“得天下者,毛泽东也!”

重庆谈判期间,民盟作为第三方势力在张澜的带领下坚决站在了共产党一边。当蒋介石撕毁政协决议,准备单方面召开伪国民代表大会时,张澜义正言辞的拒绝了参加伪国大,在政治上孤立了蒋介石。解放战争胜利后,张澜应毛主席邀请到达北京。张澜到京后,毛主席请他出任国家副主席,并为张澜在中南海准备了“上任宴会”。宴席上全是些家常小菜,这令张澜十分感慨,他后来对子女说:毛泽东引导下的共产党是好政党,我的预言没有错!

张澜担任国家副主席后为了工作需要,不得不将妻儿从四川迁到北京。当时国家给他分配了一套规格很大的四合院,供其家人居住。可张澜当场就拒绝了,在他看来,这些房屋太好了,老百姓们的生活还没有富裕起来,他就不能住这么好的宅院。后来他亲自为家人挑了一处小小的旧宅院居住。由于工作繁忙,张澜每天都要忙到很晚,但张澜每天不管再晚也要坚持回家休息。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张澜受邀出席了开国大典。为了体面的参加开国大典,张澜身穿的袍子还是借钱做的。1955年2月9日,张澜在北京病逝,终年83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