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是一个以数字视音频技术、数字电视制播技术、数字电视广播技术为专业特色的中国传媒大学品牌专业,建设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广播学院成立初期的“电视专业”和之后的“电视播控专业”,是我国最早培养电视技术人才的基地。目前广播电视工程专业要求既精通视音频技术,又具备较强的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开发能力,既能够从事传统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又能在媒体融合和云计算环境下从事媒体内容生产与分发、数据分析,能进行融合媒体或互联网媒体系统设计、开发与集成的人才。

广播电视工程是个怎样的专业?或许你闻所未闻,又或许你仰慕久矣。在广院这个充满了人文气息的校园里,在繁花与艺术中,众多广电工学子用身为理工生严谨勤恳的精神贡献着自身的光和热,在校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优秀的师哥师姐们

多年后,或许你会现身春晚的录制现场:

1987级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毕业生

张自力(中) 索尼(中国)市场部总监

或许,你会奋战在国际新闻第一线:

2006级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毕业生

刘春玉 前新华社驻联合国分社记者

又或许,你会成为履历超乎常人的大佬:

徐铭锴Melody,2007级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毕业生,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工程硕士,专注商业智能分析与数据工程,曾成功搭建多个垂直领域的商业智能分析架构与数据解决方案。现京东AI创新商业分析部负责人。

竞赛获奖学生

在各种高难度高认同度的学术竞赛中,我们广电工学子也斩获颇丰。

中国传媒大学2003级广播电视工程班荣获“全国先进班集体”称号

2013级广播电视工程专业陈思

全球智能网络传输竞赛三等奖

收获满满的实践活动

当然啦,我们的生活绝不只是埋头苦读种种复杂的通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得益于学校提供的平台,我们也参加了许多课外实践活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也get了许多技能点,综合素质持续level up!

日本游学,樱花盛开的地方有我们求知的身影。

广州电视台实践,我们的努力大受好评哦。

中传电视台转播班,这个培养了许多转播人才的地方,每一届都少不了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学子。

划重点划重点,以下都是干货哦~

专业背景

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是一个以数字视音频技术、数字电视制播技术、数字电视广播技术为专业特色的中国传媒大学品牌专业,建设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广播学院成立初期的“电视专业”和之后的“电视播控专业”,是我国最早培养电视技术人才的基地。2008年我校广播电视工程专业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广播电视工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培养目标

目前广播电视工程专业要求既精通视音频技术,又具备较强的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开发能力,既能够从事传统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又能在媒体融合和云计算环境下从事媒体内容生产与分发、数据分析,能进行融合媒体或互联网媒体系统设计、开发与集成的人才。也就是要求我们围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行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

专业方向

初来乍到的两年,我们要学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等一系列通识基础教育课程,为学习日后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经历了前两年的通识基础课程,大三的我们能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以下两个方向进行深入学习:

数字电视制播技术方向

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数字电视制播技术方向培养从事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我们的课程在传统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所需的的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的硬件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基础上,突出了视音频的处理、计算机编程和网络技术,以及电视台特有的数字演播室技术、音频工程等。同时,随着近年来融合媒体技术的发展,我们增加了融合媒体技术课程群。

互联网媒体技术方向

互联网媒体技术方向是培养互联网媒体系统设计以及应用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互联网媒体技术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与电子信息专业相比,突出了视音频的处理、计算机编程、流媒体技术和网络编程技术。开设了系统开发与设计类课程,尤其是增加了智能处理类课程。

教学团体

“广播电视工程”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广播电视工程教学团队”是由近20名教师组成,其中多名教授在广播电视业界具有较大影响,90%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是一个充满朝气、和谐的团队。2008年广播电视工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广播电视工程教学团队” 教学科研并重,致力于数字视音频领域的技术研究,包括高效视音频编码技术、视音频内容分析与处理技术、视音频质量评价、媒资管理与检索、立体电视技术、超媒体技术等。培养数字视频技术方向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二百余名,团队在数字视音频技术领域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在数字视音频质量评价、视音频内容分析处理、立体电视、超媒体技术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取得了许多标志性成果,多次获奖。

资深名师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史萍

史萍,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网络视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传媒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广播电视技术分会视频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理解与智能搜索,视觉信息处理,图像质量智能评测。发表相关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教材或专著5部,参与起草多个国家及行业标准,曾获国家广电总局科技进步奖。主讲课程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广播电视技术概论”、“数字电视广播”等。多次获得中国传媒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荣获中国传媒大学教学名师和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章文辉

章文辉,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级远程教育精品课程、北京市级精品课程“电视原理”主讲教师,北京市级广播电视工程优秀教学团队成员,开设专业课程“数字电视技术”、“视频测量技术”。编著出版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教材《数字视频测量技术》,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视频目标定位与跟踪、机器感知与智能分析,主持完成多个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获广电总局科技创新奖三等奖。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杨盈昀

杨盈昀,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广播电视工程系主任。国家级远程教育精品课程、北京市级精品课程“电视原理”主讲教师,开设专业课程“网络制播技术”等。编著出版《数字电视网络制播技术》等9本专业书籍。在国内外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多篇,其中EI检索论文三十多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主持并承担了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参与“GB3174-1996 PAL-D制电视广播技术规范”等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订与修订工作。曾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主持编著的《多媒体与电脑动画》获北京市精品教材。主要研究领域:智能视音频分析与处理。

毕业校友

广播电视工程专业为我国广播电视领域培养了大批的优秀技术人才,毕业生已经达两千多人,他们大都工作在传媒科技领域,有些毕业生已经成为我国传媒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例如,82年毕业生: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央电视台总工丁文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总工王联等。

奖学金、学生活动

尽管课业略显繁重,但我们仍以自身坚韧不拔的精神攻克难关、提升自我,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学业任务,更凭借优秀的成绩拿到了奖学金。

除国家级、校级奖学金之外,本专业所属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还设有华创高科奖学金、中天广电奖学金、索尼卓越奖学金、中广电设计院奖学奖教金 、 力宇(杰出校友)奖学奖教金、飞卡科技奖励基金、加壹创新基金、BIRTV奖学奖教金。

身为广院人,沉浸在广院特有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气息中,我们的身边也少不了形形色色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广电工学子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那么,要如何才能报考呢!

报名时间:

2019年3月21日-4月1日,面试将于6月10日开始,体质测试于6月11日开始,笔试于6月12日进行

报名条件:

(1)高中阶段在中国科协举办的五项学科竞赛全国联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或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

(2)对所报专业有浓厚兴趣并在相关领域确有突出特长、取得过优秀成绩、展示出创新潜质,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面试:

(1)1分钟自我介绍

(2)回答考官提问:考查考生的专业兴趣、心理素质、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潜质

数理综合笔试:

考查考生数学思维及物理能力

总成绩:

计算方法数理综合笔试×35%+面试×60%+体质测试×5%

万事俱备,只欠你。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欢迎你的报考!

主编/卢悦 刘元梓姜昊涵

责编/罗茜槿 李笛 吕彬

文案/高胜寒美工/成雨桐排版/程曦龙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传媒工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