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即将正式通车!

东接香港,西接珠海、澳门,全程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大桥将于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届时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30分钟。

也许许多人一辈子都无法品尝到穿越港珠澳大桥的滋味,幸好VR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接下来,让我们坐上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路桥工程师的副驾驶位,在VR中一起穿越港珠澳大桥吧!

以下图文来自央视新闻和央视新闻+推出的《穿越港珠澳》全景视频,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用VR模式观看

我叫朱翼翔,是一名路桥工程师。在港珠澳大桥建造的9年里,我全程参与了主体工程的建设工作。同时,在这九年间,我也把家从湖南搬到了珠海。今天,我要带大家穿越港珠澳大桥,一览这座让我们大桥人为之骄傲的超级工程。

眼前,我们到达的是大桥的收费站,这里有20条车道。车牌识别速度最快只用0.3秒,真正做到了“缴费不停车”。

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级跨海工程。它全长55公里,包括海中桥隧主体工程和粤港澳三地连接线工程。其中,主体工程全长29.6公里,有三座通航孔桥,两座人工岛,以及连接人工岛的海底隧道。

这里看到的双塔结构就是九洲航道桥。它高达114米,设计理念是一个风帆的形状,寓意着扬帆远航,每天都有很多船只在这里通过。

大家看,这段桥有些弧度,这是因为我们经过多年的调查,摸清了海洋不同的流向,特别将桥梁设计成跟海流方向垂直,这样就能减少水流对桥墩的影响。

现在我们行驶在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上,到这里就到了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在施工的这几年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白海豚跃出水面。为了减少对白海豚的影响,我们不断优化设计方案,限定海面作业范围,缩短作业时间,实现“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

你看,这座桥的造型就是以白海豚为原型,表达了我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人与大自然可以和谐共处。

现在我们经过的第三座航道桥——青州航道桥,它高163米,是港珠澳大桥上最高的建筑,设计理念是源于中国结的造型,寓意港珠澳大桥将香港、澳门、大陆连接得更加紧密,三地同心,心灵相通。

前方我们马上要进入海底隧道了。隧道上方的建筑是港珠澳大桥的西人工岛。它主要承载着大桥的办公、养护、救援和桥面实施监控等功能。

我们现在正在穿越的是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它全长6.7公里,最深处距离海面48米,是世界上唯一一条深埋沉管隧道。

在此之前,设计、建造、施工完全没有经验可循,面对外国专家的天价报价,我们没有办法接受,所以我们最终决定争这口气,自力更生。

于是我们在12海里外将沉管预制好,然后再把长180米、重8万吨的管节浮运到这里安装。在正常情况下,每个月只能安装一节。而这样的沉管,我们一共安装了33节,中途还多次经历了机床异常、回迂的情况。最终,我们用4年的时间,做到了这件事情。

开出隧道,这里就是东人工岛,不远处就是飞机起降频繁的香港国际机场。另一侧是船舶密集通行的航道,有限高和通航双重要求,于是我们就把公路修到了海底。这就是我们迎着困难也要建造这段海底隧道的原因。

到达这里,我们就已经走完了大桥主体工程的全部路段,前方便是香港。

回首这九年,大桥建设的每一步,对我们来说都是第一步。我们用中国人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去攻克了世界级难题。真心希望粤港澳三地人民,对这座大桥感到满意。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用VR模式观看

黑匣招人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