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特加速器推出的全球线上区块链技术深度对话栏目Geekhub Global Online,定期邀请世界各地的资深技术大咖连线对话,旨在为技术社区输送前沿高质量的区块链技术内容;同时Geekhub技术社区成员也可以参与直播互动,共同探讨区块链的技术发展与未来。

扩容难题是现阶段绝大多数区块链企业的核心关注点。目前就区块链扩容问题,目前市场上的扩容解决方案可大致分为两类:1)链上扩容,即第一层(Layer1)扩容;2)链下扩容,即第二层(Layer2)扩容。第一期活动《分片与跨分片通讯技术的碰撞》就对Layer1扩容中分片技术进行了探讨。

时隔1个月,第二期活动Geekhub Global Online-Layer 2扩容周已于10月22日正式拉开帷幕。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活动将邀请Consensys、Plasma、Celer、Nervos、闪电HSL一同探寻Layer 2的现状与发展。在昨晚进行的第一场活动中,Consensys首席技术导师、以太坊核心开发者Coogan Brennan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以太坊2.0的发展现状》的技术公开课。

什么是以太坊2.0?

Coogan首先介绍了什么是以太坊2.0。以太坊是在比特币基础上区块链技术的大跃进,整个网络可以作为一台世界电脑使用,而不是一个单纯的交易分类账。以太坊2.0则主要是解决以太坊生态的扩容问题。最近有许多关于可扩展性的讨论。比特币和以太坊的交易吞吐量相比传统支付网络Visa 和MasterCard要少得多,所以开发者社区一直很担忧扩容问题、Layer2解决方案以及我们经常说的以太坊2.0。

上图为以太坊2.0中各个方面的概述。不论是本周的Layer2扩容,还是我们经常听到的plasma和Beacon chain这些很重要的技术,这些都只是以太坊2.0中的一部分。

以太坊2.0存在什么问题?

那么,将围绕以太坊2.0这一个概念的这么多技术部件放在一起会带来什么问题呢?首先,虽然项目本身一直有稳步发展,但是这可能会造成一些混乱多次的修正,并且使得发展路径并非最直接的路径。另外,这也让人忽视掉在不需要新协议实施的情况下产生的扩容机会。需要强调的是,可扩展性不仅仅是为了增加交易吞吐量,也是为了提高开发者、后端系统和API设计的用户体验。

以太坊2.0需要Kludge!Kludge是什么?

如果把以太坊2.0的实施想象成一种我们可以安装在电脑上,安装好就能运行的软件可能会更容易让人理解。但实际上,具体的情况肯定要复杂得多。我们今天讨论的工具,可以把以太坊的技术门槛降低,从而让更多人使用这项技术

首先,先解释一下名词。在工程领域中我们时常会说到kludge。我们可以将它视为一个临时的工具,它们有时看起来像是随意拼在一起的工具,但它们可以完美地完成它们需要做的事情。

Kludge的两个定义:

1. 为满足特定目的而组装在一起的各种零件的集合。 2. 解决计算机或者编程问题的一个临时替代方案。

现在市面上有一些用于实现可扩展性的工具,但都需要kludge。

实现可扩展性的两个工具——元交易&一键登录

在这次分享中,Coogan介绍了两个用于实现可扩展性的工具:Meta-transactions (元交易)Universal Logins (一键登录)。它们之间存在相关性并且有一些共同点。首先,它们将一些的传统前端Web开发方法与新的Web 3技术巧妙结合。这就是kludge。 其次,它们通过提高用户体验来实现可扩展性。

初学者了解和使用区块链是有一定挑战性的。 在交易中,初学者需要了解私钥、账户以及gas这些概念,如果使用太过麻烦,用户可能就会被吓跑。所以,可扩展性不仅仅意味着增加交易的吞吐量。它还意味着通过增加用户体验来吸引更多非技术的用户。

元交易

实际中对于初学者来说,管理私钥是个大问题,他们很担心自己会忘记、丢失私钥。元交易可以绕过这个问题。整体流程为用户在浏览器中创建交易并使用存储的私钥(已解锁)签署交易。用户不用填写交易所需的gas费用。交易是打包在一种完整不会损坏但可转发的整体里面。中央服务将交易(未执行的)发送到区块链,为用户提供Gas费用,之后再向用户收费(费用可以用任何货币收取,不一定用ETH)。

在整个流程中,用户创建交易,但将密钥管理移至一个服务中。 用户可以看到的是与区块链的无缝交互,整个流程包括元交易的签名和中央服务的转发,用中央服务器监控的合约相关的事件(contract events),向用户传递确认信息或者其它任何信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