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每天一篇文章的第280天

昨天我们谈到了不同的心智模式决定了不同的命运,今天继续给大家分享我阅读《拆掉思维里的墙》的几点心得。主要包括对职业的选择和如何掌控自己的生活,相信会对你有所启发。

一、职业的选择

1、不要一开始就找要做一辈子的工作

不要一开始就找要做一辈子的工作,就像不要一开始就找必须结婚的人谈恋爱一样。

不是这样不好,而是要求太高,结果可能啥都找不到。

总之一句话,必须去尝试。

具体来说,就是可以去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然后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专注地做下去。

就像我做软件开发的时候,觉得工作很枯燥,放弃;就像我做大学教师的时候,感受不到成就感,放弃;现在来做个人品牌,觉得还不错。

2、没有完美的职业

这个就像我们的艺术照一样,看着很漂亮,但是一看真人,就会很有差距。

职业也是如此。

就像我们做自明星一样,做好以后,看起来可以自由安排时间,收入也不错,但我们也必须花大量的时间不断地学习,而且仅仅是每天写一篇文章,99%的人都做不到。

所以,世上没有完美的东西,职业也一样。

3、别做太完美的职业规划

原因之一,世界变化太快了。据调查:2010年最需要的10种职业,在2004年根本不存在。

就像在线教育一样,也是以前根本没有的。也许现在的职业,以后就不存在了。

原因之二,过于专注于一个目标,可能会对其他的机会视而不见。而且你根本不可能预测到10年以后自己会做什么工作。

4、工作要有未来价值

也就是说,现在的这份工作,在未来能给你带来的价值有多大。

很多人可能会特别在意眼前的收入,但其实更重要的是这份工作,是否能给我带来更好的平台和发展机会。

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很多人也会陷入沉没成本的陷阱。

比如刚毕业的大学生,尽管自己不喜欢,但仍然坚持找自己本专业的工作,仅仅是因为不肯放弃过去学习专业的时间成本。

结果就是,陷入追加成本的陷阱,最终无法自拔。谈恋爱也是同样的道理。

二、掌控自己的生活

1、受害者与掌控者

受害者,就是遇到问题,一切都怪别人,自己的痛苦和快乐由别人掌控。

比如,自己的工资不高,就怪老板,是老板对我有偏见。

掌控者,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想的是:“我有能力去处理这些问题”。

比如,自己的工资不高,就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总之一句话,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

2、超越自己的心智模式

1)不知不觉

比如,我想骂人,就骂了,浑然不知。

2)后知后觉

比如,我想骂人,就骂了,事后能觉察到。

3)当知当觉

比如,我想骂人,当时就觉察到了。

4)先知先觉

比如,我想骂人,还没想,我就知道了。

好了,看了这篇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杨恒,高效能提升教练,职场高效能教练第一人,专注个人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提升方法和工具研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