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等于问题,问题才是问题。”这句话我琢磨了好久,直到听到这段咨询师和督导的对话时,才似有顿悟。

当人们感到自己跟问题分开的时候,人们会由无力感转变到自己原来是可以有力量去面对问题的。面对屡犯错误的学生,面对沮丧消沉的个案,面对因工作压力变得急躁焦虑自己,如果用这种外化的态度来看待,将会是怎样舒展、平和的一种心境。

“错误”是怎么接二连三地找到这个学生的?他要怎么面对他的这个问题?每次都要被训斥,批评,他的内心的平静也在被这个问题反复地影响着。

“消沉沮丧”是什么时候开始找到个案的呢?这么长的时间他都被主流文化这“权力”影响和控制着,走到今天,多么地不容易!真的很好奇你是怎么坚持做到的?当你困惑的时候,你又是如何做的呢?

工作上的压力、专业成长中对自己的不满意、现实与梦想的距离等等时常会让自己变得急躁、焦虑。焦虑烦躁的情绪直接会影响到身边最亲最近的人——老公和女儿。天啊!这和我当初学习心理学的初衷不是背道而驰了吗?当初想通过心理学的学习,将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心态影响身边的人,助人自助!然而八年过去了,随着专业的成长,对自己要求的提高,反而又时常让自己回到这情绪的漩涡里了。

……年前年后,脑子里一直盘旋着好多问题,于是焦虑、急躁就找上我了……哈哈,现在我要将这些问题和我分开,我要保持充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但我现在要面对很多问题,仅此而已!需要我面对的,我竭尽全力地去做,还有争取支持和帮助,君子性非异也,要善假于物也!这些压力并不是我的一部分,只是我需要去面对这些问题,“压力”变为“问题”之后,我感觉自己变得平和了,变得有力量了!

尊重、贴近、温暖、陪伴自己,用叙事的态度去生活,生活会更精彩!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