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从长期来看,A股被纳入MSCI指数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和未来我们在股市的投资收益也会密切相关。 什么是MSCI指数呢? 

MSCI的英文全称,是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翻译成中文就是“摩根斯坦利国际资本公司”,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  叫做“明晟公司”。

它是专门替顶级的投资人,向超大机构、超级富豪的家族基金选股的,它管理的资金一共有12万亿美元。

12万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占到全球股市总市值的六分之一左右。

这个公司旗下有一系列的指数, 叫做MSCI指数,对全球机构投资者的资产配置起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

所以一个国家的股票如果被纳入MSCI指数,  也叫“入摩”,就意味着这些股票会进入全球顶级大机构的投资篮子里。

所以A股被纳入MSCI指数,一个直接的影响就是会吸引很多国际大机构的资金流入A股,所以市场上有很多人欢呼雀跃,说这是A股市场的重大利好。

那这个“入摩”到底是不是重大利好呢?这个事情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首先,对A股市场的直接拉动效果是有限的。因为MSCI的投资者大多数资金还是布局在欧美日等发达市场,对新兴市场只是一个补充,而新兴市场的投资金额大约是1.7万亿美金,占比也就是14%左右。

第二,  这次纳入MSCI的234支股票并不是全部纳入,而是只纳入5%。

假如说MSCI指数已有股票的市值是4000亿元,我们要纳入指数的这些股票的总市值是1000亿元。A股在这个权重中是1000亿元乘以5%,也就是50亿元。这样算下来A股在MSCI中的权重就只有1.2%了,能引来的直接资金流量是很少的。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 这次A股纳入MSCI,象征性的意义更大一些。

从直接拉动效果来看

对我们的影响是有限的。但是,从过去几年的经历来看,纳入MSCI指数, 对倒逼中国股市改革,是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的。

因为从2013年开始,中国证监会就推动A股纳入MSCI,因为这意味着中国的A股走向了国际化的进程。但是从2013年到2016年,每年都要进行一次评估,  评估以后,MSCI还是连续地将A股拒之门门外。

最主要的理由就是中国的资本管制太严格,尤其是对于境外投资者进行了很多很多的限制:比如外国投资者要投资A股,需要通过一个叫做QFII的机制,全称是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就是“合格的境外投资者”。

而这个合格境外投资者的机制是有配额的,而配额很少,审批又很严,导致境外投资者实际上是很难投资A股的。

再比如说,中国实施严格的外汇管制,而且这个外汇管制是非常变化无常的,导致进入中国的资金进得来,出不去。

这种情况下,这些投资者就不太愿意进入A股市场,所以MSCI认为中国的A股市场并不符合“国际投资"的要求,所以连续几年拒绝让A股纳入MSCI的指数。

在这个压力下,我国监管者就开始采取措施,增加国外投资者投资A股的便利程度,比如增加QFII的配额,再比如说开通了与港股的互联互通,方便资金的进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才有了今年MSCI对A股的部分纳入。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MSCI的公开文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未来A股纳入MSCI的比例会逐步提高。所谓条件成熟,  就是指A股市场要进一步开放,在市场机制设置上要进一步改革,比如市场应该向国际投资者开放;涨跌停板制度应该放松;而被诟病已久的停牌制度应该有进一步的改革。

所以,这次纳入MSCI指数,从短期上看,可能对我们散户的投资意义不大。

识|MSCI指数

文章来源:香帅的北大金融课        作者:唐涯       编辑:张茜楠

城市金融网| 智造新闻 专注金融

城市金融网

金融热点的追踪者

金融合作的推动者

金融政策的解读者

金融平台的搭建者

免责声明

本公号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可能会做部分删节修改。我们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内容的版权,如本号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与本站(微信号:csjrbs)联系。

微信号:csjrbs

投稿及其它事宜:

[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