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世界起源于17-19世纪的经济浪潮,关于这一点人们大致都同意,但如果进一步追问,经济浪潮又起源于什么呢?或者换而言之,包括卡尔·马克思等政治经济学家都关注的资本主义生产力,何以比此前任何时候都强大?历史上,经济学提出过诸多解释,比如原始资本积累、交通重组、贪婪或新教伦理的兴起、地理或自然因素、增加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性,等等。而麦克洛斯基在《企业家的尊严》一书中提供了另一种观点。更确切地说,他不赞同这些因素是根本性的,原因是它们要么不是17世纪之后才出现,要么不是西欧社会所独具。

按照麦克洛斯基本人的观点,根本因素是观念的改变。正如书名《企业家的尊严》所言,他认为人们改变观念,重估企业家这一群体的价值和位置,而不再贬低或敌视他们,让其得到尊重,就可能实现经济繁荣。相反,如果企业家被否定,经济一般就难以发展,创新亦无从谈起。而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经济增长,在他看来原因之一,也是展示了企业家的尊严。需要指出的是,尊严只指这一职业在观念上被肯定,与他们职业外的个人伦理道德无关。

《企业家的尊严:为什么经济学无法解释现代世界》一书英文原版出版于2010年,该书英文原名为Bourgeois Dignity: Why Economics Can’t Explain the Modern World,如果直译为中文,原书名为《资产阶级的尊严:为什么经济学不能理解现代世界》。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迪尔德丽·N.麦克洛斯基(Deirdre N.McCloskey),原名罗伯特·麦克洛斯基(Robert McCloskey),53岁时选择变性改用现名。迪尔德丽·N.麦克洛斯基出生于1942年,现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经济学、历史学、英文与传媒学杰出教授,1970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并拥有6项名誉博士学位。她于2013年由于研究历史中人类成就和繁荣的影响因素而获美国竞争性企业研究所颁发的朱利安·西蒙纪念奖。她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现代世界的起源,经济学中统计显著性的误用,经济体制研究,修辞和思想对人类经济繁荣的影响等。麦克洛斯基教授的主要贡献是:英国经济史,量化史学研究,经济学修辞,人类科学修辞,经济学方法论,女权主义经济学,非主流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统计显著性在经济学中的误用,经济体制研究。

本书的核心论点为:是人的观念或修辞(rhetoric)改变了世界,造就了现代世界的繁荣。作者认为,经济繁荣不是由贸易或投资所致。现代世界发源于经济浪潮,但经济并非起因。在该书“前言与致谢”部分,作者开门见山指出,大众有关市场和创新的普遍观念的改变,导致了工业革命,也导致随之而来的现代世界。其结论是,人类之所以实现繁荣,企业家享受到尊严和经济自由或许才是真正原因。而企业家能够享有尊严和经济自由,是改变观念或修辞的结果。作者强调,企业家需要同时享受到尊严和经济自由。尊严是有经济自由的尊严,经济自由是有尊严的经济自由。没有尊严的经济自由,商人可能得到的仅仅是被人鄙视的行商的待遇。没有经济自由的尊严,则使社会阶层固化,使个人生活无望。这种观念或修辞的改变导致创新,使我们得以过上富足的生活。

作者在全书中论证了观念和修辞的变化对现代世界实现经济繁荣的决定性影响。其论点和论证总体上可以自成其说。这是因为她的论证反映了人类逻辑的自然秩序:首先,人类与动物决定性的差别在于人类会语言,而语言的背后是智慧,智慧和语言决定了人的观念和修辞;其次,人的观念和修辞的变化带来了各种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组织与技术等诸方面的变化;再次,各社会阶层的特定观念和修辞,也就是这里讲的“立商”观念和修辞,即对商业和企业家价值和地位的肯定性评价,最终促进形成现代世界的繁荣的一整套先决条件和基础,以及对这些先决条件和基础的充分利用。所以作者实际上是回到逻辑链的较为前头环节去揭秘现代世界的繁荣的成因,很难被人驳倒。如果在逻辑链的较为靠后环节去寻找成因,则容易被人找到反例,被人抓住“辫子”。

有关观念的力量,并不是单单麦克洛斯基有其感触。很多著名的思想家和经济学家有着类似的体悟和感叹。麦克洛斯基与他们的差别可能恰恰在于她在一本厚书中从头到尾、细致入微地去论证这一点。米塞斯在《自由与繁荣的国度》中指出:“人类的进步大都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即从一小部分人偏离大多数人的思想和生活习惯开始,直到他们的行为最终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和接受,从而形成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更新。如果将权力赋予多数人,让他们规定少数人可以想什么,可以谈什么,可以做什么,那么,人类的一切进步都会就此中止”。

值得注意的是,麦克洛斯基对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抱有赞赏的态度。她认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经济大事件是中国在1978年以及印度在1991年接纳了市场理念,开始赋予企业家曾经被剥夺的自由。她指出,像中国和印度这样正在急速企业家化的道路,才是通往现代化的门票。

虽然像麦克洛斯基这样的西方学者,其书作虽然能够给读者带来许多妙趣和营养,但是也难免掺杂一些为其个人所崇尚但不符合中国国情和国人理念的观点。国内读者在阅读此类书作时,需要抱有扬弃的态度:既要取其精华,又要去其糟粕;既不可盲从他人,也不可固步自封。

摘编自《企业家的尊严》

策划、编辑:曹潜、周游

目录

第一章 现代世界发源于经济浪潮但经济并非起因

第二章 自由主义观念导致创新

第三章 一种新修辞保护了新观念

第四章 许多貌似有理的理论站不住脚

第五章 正确的理论应赞美创新

第六章 现代经济至少是16倍的增长

第七章 扩大自我实现空间而增加非物质享受式幸福是关键

第八章 穷人也是赢家

第九章 功利主义支持“创造性毁灭”

第十章 英国经济学家未意识到经济浪潮

第十一章 数字会讲故事

第十二章 英国(和欧洲)的领先只是一个插曲

第十三章 后发国家可以跨越式发展

第十四章 工业革命的浪潮不因节俭而起

第十五章 资本决定论错了

第十六章 贪婪或新教伦理的兴起并未发生

第十七章 “无穷无尽”的积累非现代世界特有

第十八章 原始积累或掠夺不是原因

第十九章 晚近以前人力资本的积累也不是原因

第二十章 交通或其他内部要素重组没有引发工业革命

第二十一章 地理因素或自然因素也不是原因

第二十二章 甚至煤炭也不是原因

第二十三章 全球物价背景下对外贸易也并非致因

第二十四章 贸易引擎论的逻辑很可疑

第二十五章 对外贸易的动态效应也微不足道

第二十六章 奴隶贸易与英帝国主义对欧洲的影响仍然较小

第二十七章 无论是国内外的掠夺都不曾让普通欧洲人受惠

第二十八章 纯粹增加流动性也不是原因

第二十九章 掠夺剩余价值也不是原因

第三十章 优生唯物主义没有效果

第三十一章 新达尔文主义不能提供定量证明

第三十二章 遗传论也站不住脚

第三十三章 制度不仅是提供激励的约束

第三十四章 所谓1689年形成的制度也无法解释工业革命的发生

第三十五章 无论如何私有产权的彻底缺位与地点和历史无关

第三十六章 对产权和激励的年代衡量有误

第三十七章 常规的效用最大化理论不起作用

第三十八章 原因也不是科学

第三十九章 启蒙运动与企业家尊严和自由密不可分

第四十章 原因并不是分配

第四十一章 言辞才是关键

第四十二章 普通人的尊严和自由是最重要的“外部性”

第四十三章 这个模型可以被公式化

第四十四章 反对企业家使穷人遭殃

第四十五章 企业家时代证明了政治或环保悲观主义的失败

第四十六章 谨慎却亲切的乐观主义

附录1 参考书目

附录2 人名表

附录3 术语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