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书里的彼得用“白日梦”的想象把自己变成了一只猫,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大人,为他带来了乐趣,体会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电影《白日梦想家》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主人公沃特生活枯燥无味,但他始终没忘了“无用”的想象。

在当今英国小说界叫好又叫座的作家,当数伊恩·麦克尤恩,他是英国文坛公认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伊恩·麦克尤恩

熟悉伊恩·麦克尤恩的朋友都知道他最擅长探讨暴力、死亡、爱欲和善恶等问题。

例如1975年获得毛姆文学奖的《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是通过8个故事折射出日常生活中平凡人性所可能误陷的种种魔怔与梦魇。

1998年获得布克奖的《阿姆斯特丹》,是通过两个好朋友之间的故事展开,邪恶、欺骗、背叛、罪孽、谋杀、奸诈……人性的种种在此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但今天小C推荐的《梦想家彼得》,却是麦克尤恩写给孩子的一本书。

《梦想家彼得》

作者: [英]伊恩·麦克尤恩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原作名: The Daydreamer译者: 孙仲旭 出版年: 2018-6

书中没有“人性的阴暗面”,也没有“伦理的禁忌区”,有的只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有趣的是,这本书在英美两国,是以带插图的童书形式出版,而在许多别的国家,则是以供成年人阅读的书本形式出版。

为什么?作者在书里写得明明白白。

书中讲的是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彼得所做的白日梦,七个梦,组成了关于彼得的七个故事。

小C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和老猫威廉之间的故事。

老猫威廉在彼得和妹妹凯特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在这个家庭中生活了,他们的妈妈把威廉当成家里一个真正的成员,他的岁数比彼得和凯特的年龄加起来都大。

在一个冬日的傍晚,彼得和威廉躺在客厅的炉火前,在彼得抚摸威廉的时候,惊奇的发现猫的身上有个硬硬的东西,一开始他还以为是个小饰物,结果用力一扯,他把这只猫从头到尾全拉开了。

看到这里,千万不要以为是惊悚片或者是虐猫现场。

因为这时威廉的灵魂从被扒开身体里飘了出来。这只猫的灵魂顺势将彼得的皮囊拉下。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彼得的灵魂也飘了出来,他们的灵魂对调了!

就这样,彼得过上了他最羡慕的猫的闲散生活。

当然他也不是什么事都不干,彼得帮助威廉打败了年轻的“猫王”,为威廉重新赢得群猫的敬畏……

原来白日梦可以这样神奇、戏剧性和充满智慧,我忍不住怀疑这到底是“男孩”彼得的白日梦,还是“男人”麦克尤恩的白日梦。

在最后一章《成年人》中,彼得开始注意孩子的世界和成年人的世界的不同。

成人世界十分无聊,他们只关心工作、金钱和税收,支票簿,钥匙和咖啡,只会坐着聊天,没完没了的坐着。就算是到海边旅游,也只会坐到一起聊天,读书看报或打盹。

彼得一想到成年后要坐下来聊天过一辈子,他就完全开心不起来。

“有一天,他会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人。这会发生的很慢,他根本不会注意到。等到真正发生时,那个机灵爱玩的十一岁的自己会像如今他眼里的大人一样遥远,一样古怪和难以理解。”

带着这些伤感的想法,他不知不觉得睡着了。

他梦见自己长大成年了。

在梦里,他收获了爱情,体验了从未让他那样激动和奇特的亲吻。

彼得明白虽然大人们有许许多多的烦恼和忧虑,但也有甜蜜幸福的时刻。

梦醒后的彼得似乎更加快乐了,飞一样冲向海边的伙伴,过不了多久他也会成为那样的大人。

书里的彼得用“白日梦”的想象把自己变成了一只猫,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大人,为他带来了乐趣,体会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但现实中的成年人却没那么幸运,他们每日两点一线忙忙碌碌,白日梦在成年人的世界成了贬义词。

人人都有想象力,但我们的想象力却貌似一点一点离我们而去。

白日梦是从什么时候成为贬义词的?

这个问题更像是在问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失去想象力。

其实成年人不是失去想象力,而是在生活中滋生了更多的欲望,肩负了更多的责任。应付这些已经足够疲惫,哪还有心思照顾那些漫无边际的想象。

慢慢的我们成了生活约束下皮肉松弛的无趣机器。

失去想象力成为机器这难道不是一场悲剧吗?

我想这本书也就是解决这场悲剧的一剂良药了吧。

我们在彼得那儿能找回本该属于自己的白日梦,为冗长生活中加些色彩。

电影《白日梦想家》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主人公沃特生活枯燥无味,但他始终没忘了“无用”的想象。他幻想自己是超级英雄,他幻想去环球探险。

沃特似乎通过几次旅程改变了自己,坐醉汉开的直升机,跳入冰海,和鲨鱼搏斗,冲向即将爆发的火山,爬喜马拉雅山。

白日梦成了现实,生命的另一面也被激发。

生活枯燥,但一定别丢了想象力,我们有千百种方法来达到自己心中的小确幸。

你是不是很久没做白日梦了?读读《梦想家彼得》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