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车市下跌在意料之中。国际竞争化加剧,经济环境遇冷,企业战略转型等多重内外因素叠加下,吉利也没能躲过。

8月21日,吉利汽车发布2019半年报,销量、营收、净利润同步下跌,全年销售目标下调10%。与此同时,吉利上半年营收为475.58亿元,同比去年同期537.08亿元下滑了11%。

看上去较为遗憾的数据,背后依然有着令市场惊喜的点。有分析称,吉利最大的扩张是在研发投入方面。仅今年上半年吉利就在研发活动中支出人民币14.87亿元,同比去年8亿元增长了82%。

这一投入的背后是吉利在整个出行领域的完整布局:吉利汽车集团、沃尔沃汽车集团、吉利科技集团、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铭泰集团。

其中,“吉利集团有限公司”于2018年12月更名为“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吉利加快布局出行生态领域的新能源、新技术、新模式的重要一笔。在“经营范围”一栏中也已增加了“智能无人飞行器、卫星传输、信息及数字化处理、物联网”等业务范畴。

这一更名,标志着吉利在出行领域的这盘棋越来越大。

01

“买下”地图资质

8月28日,箩筐技术公司宣布以近8.3亿人民币全资收购导航甲级测绘资质图商易图通。

据箩筐技术公司公告显示,公司新一届董事会成员为宋雪松、Dennis M Galgano、哈继铭、徐志豪、师进、彭克刚。其中,徐志豪自2017年12月开始担任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子集团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CEO。

2018年11月,箩筐宣布与国铁吉讯联手,共同探索铁路LBS,基于高铁及动车沿途及目的地地理位置的内容服务及个性化地图服务。

据查,国铁吉讯由中国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吉利控股与腾讯共同组建。其中,中国铁路投资有限公司以51%的占比为控股方,吉利控股和腾讯分别占比39%和10%,吉利委派CEO主导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不单单是国铁吉讯的股东之一,其参股的港股公司洪桥集团年初以1200万美元入股了箩筐200万股,成为箩筐科技的股东之一。

这一布局并非毫无征兆。

早在2017年,吉利就已经露出了进军地图领域的苗头。2017年两会期间,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提交了《关于审慎放开地图精准测绘,降低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壁垒》的提案,呼吁政府授予一部分车厂地图测绘资质。

两年过去了,国内手握甲级导航电子地图资质的企业也只有四维图新、高德、百度、易图通等19家,包含图商、互联网企业及部分创企等。吉利等车企迟迟未能获得相关资质准入资格。

因需开放大量数据和资源,车企开始牵手图商。据公开信息,传统老牌图商四维图新与宝马、蔚来展开高精地图业务合作,并拿到了戴姆勒的长期订单;高德获得了凯迪拉克和吉利的商业订单;百度与北汽、长城结成战略合作伙伴。

行业内已有一种普遍预期:在未来高级别自动驾驶真正落地时,造车本身可能并非最有利、最有话语权的环节。这层隐隐的“远忧”或许是车厂既想做自动驾驶,也要做高精地图的原因之一。

02

布局专题图应用领域

随着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新一波技术和商业化浪潮的涌起,部分迟迟未能获得资质的车企,也陆续通过与传统图商合作入局高精地图板块。2017年上汽集团联手武汉光庭建立武汉中海庭数据技术有限公司,2018年东风汽车也投资了立得空间。

显然,作为国内为数不多拥有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资质的企业之一,易图通目前持有的资质成为不可多得的强项。

一直以来,箩筐希望通过“引擎+数据平台”的方式来提供服务。然而在服务过程中,公司在数据采集的授权、数据所有能力等方面受到一定限制。如果按照常规的资质申请流程,拿到资质后再形成全国路网服务,需要相对长的周期。而市场业务布局并不允许“等下去”。

箩筐公司总裁张东普坦言,不论与头部地图厂商、车厂还是互联网企业相比,易图通在软件平台和引擎方面相对较弱。

好在,易图通还有较为完备的矢量数据源。去年年初,箩筐与易图通双方团队在业务合作中“磨合还不错”。箩筐方面表示,本次收购使公司摆脱了数据所有权缺乏而局限于提供技术服务的境地。

此次并购后,箩筐将结合其子公司——元力安达拥有的室内地理位置数据和易图通的底层基础数据,推出全国首张覆盖室内外的全时空全矢量非切片地图,为各行业企业提供定制化的实时动态的地理位置服务。

据透露,预计今年年底箩筐将发布地图产品。为避开与互联网厂商等直面竞争,后期推出的地图更侧重于行业的专题图应用,为箩筐在LBS、遥感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自动驾驶等领域企业提供支撑的同时,也为吉利在自动驾驶、智能出行等领域加持。

早前,箩筐还仅仅定位于长途旅行移动服务和技术服务商。随着5G基础设施的推进和互联网环境的改善,张东普认为,出行服务业务将以全新的形式来呈现。

自去年8月收购图形数据处理商超擎后,箩筐凭借时空数据处理能力跃为位置交互出行数据服务公司。今年,公司继续收购了人工智能算法服务商布本智能67.36%股权,加强时空数据智能算法能力的投入。

未来,与地理位置、时间相关的业务或将成为箩筐的产业链生态。张东普表示,解决了部分数据源和制图能力后,公司将根据后续的业务需要向后端延伸。在拥有一定数据管理能力后,定位方面业务也需要进一步推开。

03

出行生态链拼图初显

长远来看,不论箩筐还是洪桥集团走到台前的时机,把握得刚刚好。

目前,吉利科技集团旗下子公司近三十家,包括曹操出行、小灵狗出行、国铁吉讯、太力飞车、易保科技等。

2017年10月,李书福全资收购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成为吉利向创新型科技公司转型的重要布局之一。一年后(2018年8月),吉利宣布太力飞行汽车于2018年10月开启预定,首批飞行汽车正在量产。

同年(2018年7月),旗下国铁吉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揭牌。以国铁吉讯组建为契机参与“互联网+高铁”等项目的运营,可以说是吉利集团布局未来出行、转型发展的重要一步。

此后的布局更为密集。吉利集团与中国铁路投资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中国电信相继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探索铁路出行服务、高速飞行列车、工业互联网、5G和V2X等前沿技术的合作,构建立体智慧出行生态。

为加速这一市场拓展,吉利集团正不断在产品协同研发上加大投入,在无人驾驶、车载芯片、操作系统、低轨卫星、激光通讯、太空探索等前沿技术方面提升能力。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及其上海分公司于2018年底和2019年4月相继成立,徐志豪为法定代表人。其中,经营范围为卫星通信系统与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以及电信业务等。

从陆地到天空,从实车到网络,不论出资收购,还是与异业公司合作,亦或是自主研发,吉利在智能出行领域的发展路径愈发清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