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给了我追求梦想的勇气”

(转发)《人民政协报》记者 朱婷

江西赣州小伙温俊很忙,推介自己的共享电单车项目、全国各地开会交流经验、管理团队,风尘仆仆,俨然一副创业者的典型形象。

“共享电单车跟共享单车不一样,共享单车主要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我做的共享电单车瞄准三四线城市和县城市场。”说起共享电单车,温俊滔滔不绝。这种黄色的共享电单车,外观简洁轻便,完全符合新国标电动车标准,在山区和丘陵地区,比自行车更方便省力,他给它们命名为mebike,又亲切地称为“小蜜蜂”。

创业两年间,“小蜜蜂”发展势头喜人。从最初在江西赣州小县城的200辆试投,到如今15000辆,在江西省境内已经全面开花,正扩展到安徽、江苏、天津、北京等地,注册用户达200万。

两年前,温俊的身份还是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委宣传部的一名干部。2004年,他从南昌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会昌县委宣传部,成为一名事业编制人员。这一干就是十几年,从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变成了文教科科长,可是温俊总觉得,按部就班的日子里,心里隐隐约约有一个创业梦,“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生活状态的巨大改变,得益于江西省在对在职人员创业的大力支持。2014年,江西省出台《关于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经批准停职领办创办企业有关问题的意见》,还曾引发不少人的争议和质疑。201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出台,江西迅速跟进,出台了实施意见,以三年为期,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可在岗停职创业。

2016年,温俊跟同事去深圳出差,看到满大街的共享单车时,他朦朦胧胧的梦想忽然被唤醒了。彼时,共享单车方兴未艾,对于生活在县城的他来说,将类似的新生事物引进回来,不失为一个绝好的创业机会。会昌地处低山丘陵地区,自行车骑起来比较费力,大家更青睐的交通工具是电动车,但绝大多数电动车都不达标,何不因地制宜发展安全绿色的共享电动车呢?温俊的想法,与身边几个朋友一拍即合,他慎重考虑之后,向单位递交了“停薪留职”申请,也成为会昌第一拨“吃螃蟹的人”。

申请很快批复了下来。几个人开始忙活,筹措资金、寻找合作方、引进技术团队、宣传营销,身居县城,没有大城市资讯发达的优势,而共享电单车与共享单车有许多差异,并不存在能借鉴的成熟经验,一切都要靠摸索。几经奔走,温俊与北京的移动互联网驾车出行平台宝驾集团对接上,敲定了技术合作方案。车辆由新日集团生产,严格依照国家电动车标准。2017年6月,第一批200辆共享电动自行车,出现在会昌街头。

“电动车最重要的是安全问题,‘小蜜蜂’时速不超过25公里,用户实名制,年龄必须在16周岁以上,65周岁以下,每一单都有保险。”温俊告诉记者,在APP的留言中,最开始大家都抱怨速度太慢,后来,人们说的更多是“方便”、“平稳,性能好”等。“小蜜蜂”崭露头角,县里的创新创业中心为他提供了办公场所,并给他批了一笔100万元贷款,有了这笔资金,温俊马上追加了800辆车。发展模式成型之后,很快在赣州市各县区复制,并扩张到省内外。

两年里,共享单车行业风雨飘摇,随意停放、卷款跑路,种种负面消息不断。而温俊的共享电动车却不断发展壮大,走势平稳。“一些共享单车的前车之鉴,也是我们要避免的误区。”温俊说,为了避免乱停乱放问题,开发的APP中就有对停车区域的规定,不在指定区域内停放就无法还车。不同于共享单车的急剧扩张,共享电单车的投放数量严格控制,做到精准投放。

他希望,通过推广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共享电单车,取代老百姓手里不达标的电动车,让人们方便安全出行。下一步,他还引进了共享汽车,与政府签订合同,作为公车改革之后的新能源公务用车,“9月底应该能敲定,第一批180辆试点,做得好的话还可以进一步复制。”

在会昌县,当初和温俊一批停职创业的人,有教师、医生、科技人员,如今大多发展得还不错。“正是这个政策,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地出来创业,也因此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体验着创业者的人生,温俊感慨良多,正是这个时代给了他追求梦想的勇气,放手一搏,此生无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