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大股东将对已停牌三年多的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00566,HK)执行私有化。

今日,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决定对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所有投资人发出私有化要约,收购价格为每股不低于5港元,以现金收购或股票置换,私有化之后公司拟在国内A股上市。南都记者注意到,按以往的私有化经验, 港股的私有化时间大约在为3至11个月。

事实上,今年8月1日香港《上市规则》有关除牌框架的修订正式生效,被行业视为加速除牌程序。基于上述新规,从2018年8月1日起,汉能薄膜若连续18个月仍一直停牌,则会被港交所除牌。

实际控制人需向其他股东支付超500亿港元

汉能薄膜已停牌超过三年。

富有戏剧性的是,在2015年5月20日,汉能薄膜在当日宣布暂停买卖前,股价从每股7.38港元暴跌47%至每股3.91港元。于2015年7月15日,香港证监会指令港交所买卖停牌。

随后,2017年9月4日,香港证监会取得法院颁令取若干名董事的资格。直至今日,因未完成香港证监会的复牌条件,汉能薄膜股票买卖依然暂停。

香港者证监会对汉能薄膜的复牌条件包括不抗辩责任和证监会寻求的法院命令,以及需详细披露有关公司及其活动、业务、资产、负债、财务绩效和前景等资料等。

然而,这家从1996年1月29日挂牌的公司,似乎复牌无望,现今不得不面临私有化的境遇。

南都记者注意到,今日,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出于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经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届第7次董事会批准,公司决定对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所有投资人发出私有化要约,收购价格为每股不低于5港元,以现金收购或股票置换,私有化之后公司拟在国内A股上市。

值得关注的是,不低于5港元的私有化价格,相对于停牌时的收盘价3.91港元而言,溢价27.88%。

经南都记者统计,截至2018年9月30日,汉能薄膜发行的股份421.457亿股 ,其最终控股公司及直接控股公司均为李河君最终控制,而李河君持有汉能薄膜已发行股本为73.96%。

若剔除李河君所持有的股份,余下公开发行的109.747亿股,则需要实际控制人花费不低于548.737亿港元进行私有化回购。

事实上,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称,上市公司于2018年10月18日召开董事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做出决议:一致同意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出的私有化建议。上市公司要求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根据香港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要求完善落实该提议方案,上市公司将按照相关法律程序报相关机构审批。

根据汉能薄膜2018年的中报,截至2018年6月30日,汉能薄膜集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83亿港元,而其流动资产比流动负债超出182.39亿港元,而已计入贸易应收款项及合同资 产总额为 220.64亿港元。

港交所新规加速除牌时间

于2018年8月1日,香港的《上市规则》中有关除牌框架的修订正式生效。此后港交所将于上市公司连续停牌18个月(18个月期)后将其除牌。

此外,港交所亦可视乎个别停牌公司的具体事实和情况而随时刊发除牌通知,给有关停牌公司一个时间较短的指定期限(特定补救期),若公司未能在该特定补救期内恢复股份买卖,港交所有权将其除牌。

南都记者注意到,港交所还提及“其他情况”,即在生效日期前已连续停牌 12 个月或以上的公司,如果在生效日期起计的连续12 个月内仍一 直停牌将会被除牌,而在生效日期前停牌少于12个月的公司,如果在生效日期起计的连续18个月内仍一直停牌亦将会被除牌。

南都记者获悉,处于这类“其他情况”的公司,有部分是在生效日期后方才停牌的情况。这些公司如果在上述18个月期内仍一直停牌将会被除牌。港交所也可随时在适当情况下而于停牌期内刊发除牌通知,指定一个为期较短的补救期,在该情况下有关公司将转为归入“被特定补救期的公司”。

经南都记者统计,汉能薄膜属于“其他情况”。包括在汉能薄膜在内,同属于表C的公司还包括中国滙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1886)、第一视频集团有限公司 (82)、泰邦集团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2203)、酷派集团有限公司 (2369)、隆成金融集团有限公司 (1225) 等在内的的38家公司。

这意味着,从2018年8月1日起,汉能薄膜等公司若连续18个月仍一直停牌,则会被港交所除牌。

采写:南都记者 梁小婵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