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她家孩子什么都好,就是不爱吃饭,不好好吃饭,每天都要追着喂、哄着喂,孩子还不领情,感觉吃饭对孩子来说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确实,宝宝厌食,家长会特别烦恼,但是烦恼之余,家长们有没有思考一下宝宝为什么不爱吃饭呢?孩子的厌食会不会是自己无意中“培养”出来的呢?

一、让宝宝错过味觉最佳发育期

辅食添加是宝宝成长中的一件大事,太早或者太晚添加都会对宝宝造成影响。及时添加辅食的宝宝到1岁左右就能很轻松地接受多种口味、口感的食物。对于宝宝来说,每种没有吃过的食物,都是新鲜的、好奇的,他们并不会天生就挑食偏食,宝宝的嗅觉和味觉感受通常都是由家长培养出来的[1]。婴儿期是训练宝宝味觉的最佳时期,如果这时候妈妈只是按照自己的个人喜好为宝宝制作营养辅食,就很有可能导致宝宝以后厌食的出现。

二、咀嚼训练不够

朋友家孩子3岁多,对很多食物不感兴趣,米饭也极少吃,爷爷说孩子不会吃,容易噎着,于是经常给孩子吃粥或者面条。家长整天就说孩子这也不吃那也不吃,其实并非孩子不吃,而是他根本吃不了。宝宝一出生就有吸吮的本能,但咀嚼却需要后天训练。这种训练应该在宝宝4个月添加辅食时开始,6-12个月是训练的关键时期[2]。如果家长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过程中,总怕宝宝吃不了,如果一看到宝宝不愿吃或稍有不适,就马上心疼地停止喂养,甚至根本就没有给他添加辅食,这样就会很容易培养出一个“不会吃饭”的孩子。

三、餐前零食过多

有些孩子整天零食不离口,家长也由着孩子,想吃就吃。这样会导致孩子的胃里不断有食物进入,总不能被排空。到吃正餐的时候,孩子便会缺乏食欲,吃得很少甚至不吃。等过了正餐时间肚子饿了,又用零食来充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四、饭菜质量影响孩子食欲

孩子都是“外貌协会”的,饭菜的色、香、味对孩子食欲的影响很大。如果孩子长期厌食,家长也要反思是不是自己做菜经常是老三样。如果长期单调的颜色、重复的花样也会使孩子感到没胃口。

五、家长的不当做法造成

如果家长常常过分担心孩子营养不足,体重增长不快,进食量过小等等,因而采用“高压政策”强迫孩子进食,这种做法会大大影响孩子进食的情绪,让孩子产生厌食心理[3]。另外有的家长不喜欢吃某些食物就经常不做,或者总在孩子面前讨论某些食物不好吃之类的也会降低孩子对食物的接受度。

总之,孩子出现厌食多数是在饮食习惯不好不情况下出现的,而这些习惯恰恰是因为家长的喂养不当所造成的。如果排除以上原因,家长可以在饮食中安排一些富含锌、铁和维生素B1的食物,以增强孩子的味蕾,提高孩子的食欲。

参考文献:

[1]乐园.宝宝厌食,妈妈的错[J].家庭(育儿).2002(12)

[2]梁湘.宝宝厌食,妈妈应自我反省[J].家庭科技.2010(12)

[3]佚名.纠正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让孩子远离厌食[J].父母育儿.2014(03)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