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做好“守”城工作,椒江在行动!

美丽台州城 文明伴我行

文明城市创建

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创建惠民的脚步永不停歇

刚过去的周末,秋意寒凉,而热情的“红马甲”却给椒江这座滨城带来一股暖意,背街小巷、十字路口、斑马线前、老旧小区……到处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去年11月,台州成功拿下了最具含金量、创建难度最高的城市品牌——“全国文明城市”,这项“国字号”的桂冠同样也构建着主城区50余万人民的精神坐标。十一年磨一剑,创文不仅仅是拿下了一块“招牌”,更是在不断增创椒江发展优势,持续提升发展软实力和竞争力。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共建共享,秉持这一宗旨,椒江区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质量不变,管理更严”,围绕群众的呼声和意愿,持续提高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美化了环境,惠及了民生,“撬动”了社会正能量的持续迸发,各项创建工作在巩固中不断提升。

一套长效法浇灌文明“常青树”

创城容易“守”城难

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固然耀眼,但长期保持来之不易的创建成果更为重要。“希望文明创建经常抓,让我们老百姓长期受益!”这朴素的话说出了广大市民群众的期待。

“文明创建体现的是永不松懈、永不自满、永不停滞的精神和追求。”椒江深知,文明创建是一个长期的、常态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这就是所说的“后创建时代”,工作必须照常,标准也必将不断提高,必须将“文明”进行到底。

目前,椒江区已经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的许多工作常态化,出台了《关于做好“后创建时代”长效管理的通知》,对市容环境、卫生保洁、交通秩序以及市场秩序、食品安全等十大方面长效管理工作进行责任再明确、纪律再强调。

区级层面

维持区四套班子领导分管街道、联系村居不变,网格管理、点位责任制度不变,路长制、街长制、河长制不变,并明确每周开展联合夜巡。

部门层面

做到执法频次不减、攻坚力度不弱。如综合执法坚持“24小时不间断执法”,环卫坚持18小时常态保洁和15分钟快速保洁,交警坚持全员上路,市场监管、卫计持续开展“红黑榜”制度等。

街道层面

明确驻片领导、驻村(居)干部每周至少下村居3次以上,各村居均维持10人以上市民监督员开展日常巡查,并做到发现问题即时解决。

同时,坚持每日督查通报不放松,每周考核排名不停歇,每月点评分析不停止,聚焦问题,从严追责,确保创建工作始终处于高压态势。 一副“高颜值”提升居民幸福感

晨曦初露,市民可以爬上白云山综合性体育公园打球跳舞,或者沿着府城的“微笑”绿道、水上绿道健步慢跑;

不管在城区还是农村,走出家门不远处就是一家“和合书吧”;

新建的人行天桥进一步缓解了城市拥堵,让行人过街更安心;

远道而来的客人对滨城的第一眼好感可能来自于美丽的入城口……

在椒江百姓的印象中

家乡一天天在变化

更一天天在变美 着眼“宜居”城市

近年来,椒江区在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中,着眼“宜居”二字,狠抓环境优化,不断提升城市形象。

“一江两岸”的大手笔推进,让滨城有了全新生长的骨骼,加快迈向滨江发展新时代;

“美丽新府城”行动将垦荒精神融汇成城市精神,促进“山海水城”魅力彰显、城市品质全面提升、百姓生活更加美好。

让市民享受到

优美、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

椒江一直在努力 消除V类水

家住海门街道岩头村岩头闸附近的蒋文勇现在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饭后带着孩子来河边散步。在他看来,这一年多家门口这条河的变化简直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以前这里的河道垃圾成堆、河水又黑又臭,路过都要捂着鼻子快点走。”曾被列为省控劣V类断面之一的岩头闸,经过整治后不但成为景色优美的生态湿地公园,今年还迎来全省首个水文化科普示范基地的青睐并落户。 “公厕革命”

让市民们觉得惊喜的还有公厕的变化。

公厕是衡量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尺之一。今年,椒江全域推进“厕所革命”,8月底全区农村厕所已提前三个月基本完成改造,同时计划在城区新建、改建公厕42座,其中不乏一些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长和驿站”。如采用徽派建筑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南山“长和驿站”,兼具咖啡吧、休闲厅等功能的椒江体育馆“长和驿站”等。整体改造公厕将于年底完工。

这些变化的目的只有一个

——让城市更宜居

让文明宜居成为椒江的新名片 一张“文明”牌撬动社会正能量

椒江

不仅是英雄辈出的红色热土

也是孕育凡人善举的摇篮

“爱心妈妈”罗雪华、“箱子民警”阮林根、“急诊先锋”李皖生、“烟头爷爷”洪荣富……他们,为今天的滨城树起了精神文明标杆。

一个人的偶然壮举或许是个小概率事件,但一个群体道德素质的频繁闪光,让人们看到了他们背后文明沃土的滋养。

市民素质提升是城市文明建设的基础,公民道德教育是城市文明建设的核心。椒江深知这一道理,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释放“榜样”力量、持续放大好人效应。 “椒江好人馆”

位于椒江老粮坊文创园的“椒江好人馆”多维度、立体式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全区各界70位好人的感人事迹、道德模范的先进典型,传播了正能量,涤荡了市民心灵。与此同时,积极完善好人帮扶机制,彰显好人好报,让爱心善举在椒江蔚然成风。

椒江的文明之风

很多人都有共鸣

常住人口仅50余万人的滨城,注册志愿者高达10.4万人,平均每五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志愿服务成为常态。

他们活跃在城市农村,是“调解达人”,是“维权斗士”,是“爱心妈妈”……他们以各种身份出现在需要帮助的人面前,而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善行椒江”志愿者。

入秋的9月,椒江科创服务中心一楼一间200多平方米的仓库,被堆积如山的爱心包裹塞满。门外,一辆辆装着爱心冬衣的车子来来往往,门内,一群“红马甲”在整理衣服、打包纸箱,忙得不亦乐乎。“这些都是准备发往南疆的冬衣、冬鞋等,短短不到15天,捐助的爱心衣物就达到了4万多件,我们的市民真是太有爱心了!”椒江区知联会会长李越难掩激动。

从一个人

到一座城

这次的冬衣捐赠公益行动源自2014年椒江护士小鱼的一次爱心之举。四年的坚持,逐渐让这场“暖冬行动”发展壮大成为一座城市的爱心接力。

后创建时代,巩固提升创文成果在椒江区正形成共振效应。如今,椒江人正在用行动共同守护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硕果,用心浇灌城市文明的“常青树”,让城市更有温度、更加文明。

来源:台州新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