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同样也有这样一个问题,德阳房子这么多?都卖给哪个了?修那么多房子卖给鬼啊!到底是哪儿供出来的人,房子一年几千套几千套的卖!

看哇,截止9月30日为止,德阳楼市今年的成交套数是6655套。同比去年全年8408套的成绩,今年已完成任务79.15%。2017年的成交水平和2013年8438套非常接近(2013年是开发商日子难过的一年)。算上10月,今年还有3个月冲刺,还要完成1753套的任务量才能达到去年的水平,但是看目前德阳楼市销售进度,有点恼火哟。

可能不光你我百思不得其解,开发商在进入市场时也会疑问,德阳这个市场购买力哪儿来的?需求又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忽冷忽热,让人有点受不了啊。

不管是热还是冷,曾经这个问题也摆着我面前,苦思许久没有答案。后来我终于知道,放弃是最好的方式,想不明白的问题就一律按不科学现象解释。

从2013年到2018年,德阳市区一共卖了63544套房子,卖给谁了?如果你只看德阳人口流入流出情况来思考到底是哪个把德阳的房子买走了,那根本无法解释!甚至有些荒唐!因为从2012年到2016年,旌阳区增加了1.4万人左右。从2012年到2017年整个德阳市的人口从391.5万负增涨到387.7万!刺激不...... -3.8万呀!1.4万人也好,-3.8万人也罢,咋个解释卖了6.3万套房子?谁买了?难道是空气?是不是无法解释!

然,我们似乎都只看到了,德阳人口变少了!

人喃?

人喃?

这是一个究极形态的问题!

是钱不好赚还是饭不好吃?是离开德阳了还是离开世界了?

一直都在说德阳是一个人口净流出的城市,是这样吗?我们用数据说话,我们统计了2006-2016年,这10年间德阳人口的迁移情况。(以下所有数据都来源于市公安局)

人口净迁移率可以用来描述人口流动情况:一个地区的净迁移率为正值说明该地区迁入人口大于迁出人口,即该地区人口吸引力较强;相反,如果其值为负,说明该地区人口吸引力很弱。

说德阳一直都是人口净流出的城市,不对!从2006-2009年,德阳的吸附能力还是很强的(2006年以前德阳也非常强大),2009年之后不断变弱,最刺激的就是2015年迁出4.7万人,迁入1.9万人。

这是整个德阳市的情况,截止2016年德阳全市的人口数是391.7万人,其中各县市区的人口总数如下图所示,中江不愧为农业大县,地大物博人也多。

那么在各县市区中,人口迁移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大家不妨可以先猜一下,你觉得旌阳区、广汉、什邡、绵竹、中江、罗江,哪个地区的人口迁移最多,最频繁?

我觉得你可能猜不到,人最多的中江才是人口流失的主要阵地,从2010年开始中江平均每年人口净迁移率-0.42%,且已经连续7年人口净迁移率为负。2015年全市迁出人口4.8万人中,有2.6万人都是中江地区的,占比54%!这2.6万人,分别有1.3万人迁往省外和省内。

2015年不知咋回事,全德阳市的人口净迁移率都为负,成为这10年中的黑暗年。罗江2006年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迁出人口几乎是迁入人口的3倍,成了2006年唯一一个人口净迁移率为负的区域。绵竹也不太好,从2013-2016年连续4年人口净迁移率为负。这10年当中,唯独旌阳区除了没逃过2015年黑暗年以外,其他年份都为正。也就是说在德阳各县市区中,旌阳区的吸附能力是最强的。

所以,我们看到德阳市人口变少,只是总数上的变少,而真正变少的不一定是德阳市区。

另外,我们还统计了从2006-2016年这10年的德阳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两者之间的变动情况,它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当全年出生人数超过死亡人数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全年死亡人数超过出生人数时,则为负值。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用千分比来表示,上图为了方便与净迁移率做对比,我暂时先用百分比。

2008年自然增长率为负能理解,毕竟经历了汶川地震。2010年为什么为负?2015年为什么为负?我解释不了!

整体看除了罗江的自然增长率有点惨以外,其他县市区都还好。2016年德阳全市自然增长率4.3‰也不高,2006-2016年出生的这些小朋友10-20年后,要不要留在德阳,要不要买房将会成为他们的人生选题。

现在考虑要不要买房应该是1998年之前出生的这部分人!而这部分最小的也20岁了,最大的已经31岁了,他们当中有多少人要买房虽然我们不知道,但这个时间段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是非常恐怖的。

1987-1998年没有一个区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你是不是这个阶段出生的小朋友,现在有没有考虑买房你自己最清楚。

从2013年到2018年,德阳市区一共卖了63544套房子,在这些人口大数据面前根本不算啥子,德阳市区一年卖8000套左右房子更不算啥子。更加不要怀疑德阳人的购房力,以我穷大家就都是穷人的思维方式,衡量德阳人的购买力,那是自以为是。我买不起,那他们就一定买不起,我在欺骗自己还是欺骗自己?你无法想象10个德阳人里面有3.5个就是全款,你更加无法现象一个人有几套房子的人在德阳比比皆是。

这6万多套房子,反正是卖出去了,卖给谁了?除了投资的,自住的,炒房的我觉得那都是凤毛麟角。虽然德阳本地人具体消化了多少我们并不知道,但我敢肯定几乎都是德阳本地人消化了。卖给谁了?这又重要吗?

房子这东西是商品,但不是普通的商品。当沦为有资本才能享受的商品后,更加像奢侈品。买房子,买的又岂止房子,而是房子带来的附加值!教育、医疗、城市化.....尤其是教育,没有房子来落户,连读小学,读好小学都变得异常艰难。

再告诉大家一个数据,2016年旌阳区在校小学生人口有3.7万人!哪里有小学生,哪里就有他们的父母!

满大街都在修房子,这么多房子,谁来住?”这种话题谈论了几十年,房子还不是在修,买的人依然存在!纠缠这个问题不放,纯属杞人忧天!

不信的我话问一个问题:“请问德阳建市35年,城市面积从7.5平方公里发展到近百平方公里,这片土地上的房子都卖给谁了?谁来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