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新鲜解读】

秦观《望海潮》:致永不复返的青春

丁启阵

秦观像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

1

这首词,宋本《淮海居士长短句》没有题目,汲古阁本《淮海词》题为《洛阳怀古》。但是,词意并非怀古,而是怀旧——感伤青春的逝去。俞平伯先生据此认为题目可能是后人所加。

2

词作于何地,有不同说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宋词选》认为作于洛阳。上海辞书出版社《唐宋词鉴赏辞典》认为“作词之地也为汴京而非洛阳”。周义敢、程自信、周雷编著《秦观集编年校注》也认为作于汴京,“……作者重游汴京西郊名园金明池、琼林苑,感慨赋此”。俞平伯《唐宋词选释》的态度介乎上述两者之间:“词用‘金谷’‘铜驼’,均洛阳古迹,或系在洛阳作。”

我比较倾向于洛阳的说法。理由是词中的“金谷”“铜驼”指的就是洛阳。“词人借洛阳名胜题咏东京景物,是心惧再遭文祸”(《秦观集编年校注》语)的说法,难以令人信服。换个地址就能避祸,政敌没有这么笨。再者,洛阳是北宋两京之一的西京,秦观应召赴试、任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可能就在这里。直到绍圣二年,因为保守派失势遭贬才离开。词中的“重来”,那是因为元丰四年(1081)他曾经到过一次洛阳——待到次年才离开。

由此反推,可以说,《洛阳怀古》是后人所加的说法,未必靠得住。看起来不太切题的“怀古”,不但不能说明是后人所加,反而增加词作本人自加的可能性——旁观者清,后人加题更容易准确。其实,“怀古”词人心里可能就是“怀旧”的意思。

其实,由于这是一首以抒发词人内心感受为主的作品,跟现实社会、历史事件没有多少关系,写作地点是洛阳或开封,关系不大。

3

词的写作时间,说法差异不大。周义敢、程自信、周雷编著《秦观集编年校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宋词选》和上海辞书出版社《唐宋词鉴赏辞典》都不尽相同。《鉴赏辞典》明确说是绍圣元年(1094)春,《秦观集编年校注》持相同观点,称“此首作于元祐九年初春”,元祐九年跟绍圣元年是同一年;《唐宋词选》说是元祐二年至绍圣元年之间:“秦观于元祐二年(1087)应召赴洛阳对策,做官,至绍圣元年(1094)因保守派失势,被贬斥而离去。这首词当写于此时。”

从词的结尾“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看,似乎是秦观即将离开洛阳的时候,元祐九年或绍圣元年的说法,大概据此而来。“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分明是初春景象。

这期间,作为苏轼的崇拜者和追随者,秦观也身处新旧党剧烈斗争的漩涡中。经历了多年官场的浮沉,秦观心情比较郁闷。

4

金谷铜驼,洛阳代称。金谷,洛阳名园,晋石崇所建,供宾客宴饮游乐之用。潘岳《金谷集作诗》李善注引石崇《金谷诗序》:“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润。”又引郦道元《水经注》:“金谷水出河南太白原,东南流,历金谷,谓之金谷水,东南流,经石崇故居。”铜驼,汉代洛阳宫门南四会道口,有两只铜柱骆驼夹道相对,因称铜驼街。陆机《洛阳记》:“洛阳有铜驼街。汉铸铜驼二枚,在宫南四会道相对。俗语曰:‘金马门外集众贤,铜驼陌上集少年。’”华氏《洛阳记》:“两铜驼在宫之南街,东西相对,高九尺。汉时所谓铜驼街。”骆宾王《艳情代郭氏赠卢照邻》:“铜驼路上柳千条,金谷园中花几色。”杜甫《至后》:“金谷铜驼非故乡”。

误随车,不由自主地跟随着陌生女子的车子走。韩愈《嘲少年》:“只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张泌《浣溪沙》:“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消息未通何计是。”鲁迅《唐朝的钉梢》(收入《二心集》)把上海“摩登少爷”的“勾搭摩登小姐”行为跟这种联系到一起,加以讽刺,把张泌的词翻译成:“夜赶洋车路上飞,东风吹起印度绸衫子,显出腿儿肥,乱丢俏眼笑迷迷。难以扳谈有什么法子呢?只能带着油腔滑调且钉梢,好像听得骂道‘杀千刀’!”

西园,泛指风景优美的园林。曹植《公宴》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曹植的西园在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洛阳也有西园。

5

这首词,上片由梅花凋零、年岁更迭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初次来游时的种种情景。那时年轻,不知忧愁,行为举止未免有些放浪不羁。下片写西园夜饮时的感慨惆怅,因为岁月流逝,经历了许多挫折,心中有了人生老去的感慨,有了他乡思归的忧伤。

6

词的好处,张炎《词源》所说最洽我意:“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这首《望海潮》,属于典型的少游风格——婉约,其中文思密丽、情感缠绵、语言清新,都需要读者去细心品味。

2018-10-22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