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旅游小镇建设开始在全国大面积展开,许多省市都将小镇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期望以此打开继全域旅游之后又一波价值热点。

相关文件显示,计划到2020年,全国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127个,第二批特色小镇276个。

但就在今年6月,住建部多次表示特色小镇建设需要“降温”!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特色小镇绝不是“房产小镇”,特色小镇不一定拘泥于产业,更需要通过价值链“特色”打造,来实现其项目的广度与深度。

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博士,资深产业经济及运营专家刘海斌(William Liu)在近期的专著

《中国特色小镇从存活到夺目——特色小镇全新价值链构造及价值创造过程》一书中,重点阐释特色小镇价值形成机理,特别针对特色小镇价值链与空间价值链的推动作用研究,建立了有效的战略构想。

在刘海斌博士看来,此前的相关研究,,虽然对特色小镇做了剖析,但多数侧重规划设计,概念构想以及金融工具的使用,要真正理清旅游小镇未来发展之路,需要对特色小镇的产业集群形成原理、结构使用及战略构想,尤其对特色小镇内在型生成动力等因素找到理论基础。

书中,刘海斌博士指出,中国 60多年城镇化问题是特色小镇兴起的政策来源,以下4点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影响到特色小镇的存活基础:

(1)城镇、小城镇、特色小镇的概念关联。

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建制镇总数量为20113个,是以政府级别为层面的管理编制。很多时候,城镇很容易与小城镇混淆。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就系统论述了小城镇发展理论,提出以农村工业化和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动力,推动作为“城市之尾、农村之首”的小城镇发展,在大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缓冲空间,促进城乡一体化,缓解大城市的压力。1998年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中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小城镇发展模式得以制度化并在全国推广实施。虽然,小城镇符合中国发展需要,但是发展得并不好。小城镇普遍存在基础设施不全、公共服务落后、人居环境差、人口外流等现象。同时,许多小城镇正在逐渐失去特色、失去传统文化和美丽风貌。

而特色小镇是小城镇的一种价值表现,是指依赖某一种或几种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小城镇,是集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多种功能于一体,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特色小镇具有新价值承载能力,是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引擎之一,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人口仍将向大城市集聚,小城镇人口流失不可逆转

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人口向大城市集聚是城镇化的必然趋势。

在中国,这样的趋势尤其明显,出现了世界所特有的“超大城市病”。2009年到2014年间,全国35个一、二线城市的人口共增加了3778万,其中前15大城市增加了3010万人,约占80%;后20个城市,仅增加了768万,约占20%。而且后面的20个城市多数都是省会、副省级城市或者计划单列市。从地级市的情况来看,2009年到2014年间,有完整常住人口统计的232个地级市中,人口减少的城市有85个,占36.6%,共减少1314万人;人口增加的城市有147个,占63.4%,共增加2217万人。增长城市人口见图1所示:

图1 2009—2014年全国一二线人口变动情况

注:数据来自于人口普查(单位:万人)

由于公共资源配置失衡,人口向超大和特大城市集聚的特征将更加明显,并且这一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十三五”期间中国流动人口将继续向沿江、沿海、沿主要交通线地区聚集,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将继续增长。

特色小镇的建设、开发与发展,必须建立在特色之上,必须形成巨大的整体吸引力,这不仅仅只是概念、规划、产业等单一问题。因为在人口缺失、缺乏人气的小城镇发展特色小镇所面临的资本风险、产业风险、资源需求反而比大中型城市的风险建设要大很多,所以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必须认识到问题所在:不是大投资就有大回报,很有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事实上,特色小镇这两年的建设运营在这方面出现的问题越来越明显,未来会更加明显。

(3)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巨大,很多区域发展特色小镇先天不足。

如前所述,中国东部区域经济与中西部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因城镇收入差距及配套等因素的巨大影响,其城镇化发展对于人口、城镇吸引力的影响非常明显,差距巨大,在小城镇层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发展好的小城镇基本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首先,人口聚集程度较高的建制镇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据统计,2012年全国建制镇总数量为20113个,镇区常住人口在10万以上的有206个,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其次,经济实力较强的建制镇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根据公布的中国建制镇综合实力百强排名显示,广东有30个镇、江苏有27个镇、浙江有20个镇、福建有9个镇、上海有4个镇上榜;西部仅有贵州茅台镇上榜,排在第95位。在广东及上海周边有数个建制镇经济总量已经超过百亿。

与东部经济发达的小城镇相比,中西部小城镇普遍面临规模小、产业基础差、基础设施不全、公共服务落后、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的困扰。

(4)产业基础薄弱,城市配套不足,根本不具备就地城镇化基础

随着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强化,人口的有效分流加快。尤其近期国家围绕落实“三个一亿人”的城镇化目标出台了很多政策,提出“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这为城镇化发展,尤其是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外部优势。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众多区域就可以在特色小镇的发展浪潮中,做到有效的推进与发展。这里面临几个城市发展中的要点问题:

首先,城镇化需要重点解决的是就业,尤其是吸引本地人口,及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就业,关键是形成有效的产业价值的吸引力。而我国大多数小城镇产业基础薄弱,难以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

其次,小城镇的教育、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欠缺,难以满足大量人口就地城镇化的需求。

最后,大量的小城镇缺乏造血功能,财政依赖转移支付,难以快速实现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

因此,如果寄希望于通过孤立的特色小镇基础建设,来实现大规模的区域经济增长,将面对具有巨大的发展风险,尤其是盲目开展大规模的特色小镇建设,会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资金安全风险。

基于此,刘海斌博士认为,特色小镇的良性发展应该是以优质产业价值链构造或者优质空间价值链构造为基础的系统性、可持续开发。如果不能将小城镇的特色充分发挥出来,宁可缓一缓,否则将地产化问题从城市引向城镇,同时也较容易出现以特色小镇为主题的金融及金融衍生品。如果不能进行科学引导,将产生巨大的产业结构与资本结构风险。

刘海斌(William Liu):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博士,资深产业经济及运营专家,私享家产业投资集团董事长,腾讯智库等多个智库专家团专家,国研智库、东南智库教授级特约研究员。有20余年产业经济、政府政策、投资银行及基金运作、产业地产开发及商业运作从业及实战经验,参与过多起资产并购案,并从事多起BT、BOT及PPP重大项目运作,先后服务:华润、中海、中铁、联通、电信、移动、北汽控股、沃尔玛、家乐福、万科等世界500强企业集团,同时服务包括龙光、华侨城、雅居乐、娇子、茅台等知名品牌,并参与东莞、延安等城市营销推进工作。担任多所大学客座讲师,主要致力于全球价值链、价值网络、企业社会责任、创业学、战略管理及战略革新、资本运作等方面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中国特色小镇从存活到夺目》一书可在京东、当当、淘宝网站购买,搜索“特色小镇 刘海斌”作为关键字,即可搜索到该书链接。

京东: https://item.m.jd.com/product/12419601.html

淘宝:【正版包邮 中国特色小镇从存活到夺目 刘海斌】https://m.tb.cn/h.3SKeWiI 点击链 点击链接,再选择浏览器咑閞;或復·制这段描述¥sSKcb5Bxd9P¥后到淘♂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