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上越野跑时,到了晚上,整座山只有我一人,害怕吗?害怕什么?我提前就知道在漫漫长夜,整个人跑到非常疲惫又异常专注时,会产生幻觉。所以我一点都不害怕,反倒很享受。我又不吸毒,这样的似梦似幻的感受只能在越野跑中体会,且这个过程是对身体有益的。那时我的意识会异常清醒,已经感觉不到身体,到了那个临界点就是一种审美。我会主动靠近,去享受那个过程,整座山都是我的。” 汤宇常常会去到未开发的山上越野跑,一个人,整座山除了他只剩动物。这和他专注于绘画的感觉很像,无论是画巴掌大的画还是一面墙那么大的画,于他来说,都是整个世界,那个世界也由他独享。因此,他迷恋画画和越野跑,慢慢上瘾。于汤宇来说,画画和越野跑互为比喻,可以互相借鉴。比如两者都需要技术,都需要审美,都需要专注,都需要忍耐,都需要心无杂念……

汤宇

1981 生于成都

川音成都美术学院油画系2008级研究生班结业

现工作生活于成都蓝顶艺术区

村上春树说:“我基本上承认,写小说这工作并不健康。我们开始写小说的时候,我们通过写作来创造一个故事,不管喜欢与否,人性深处的某种毒素就开始浮出到表面。所有作家都要直面这种毒素,意识到当中的危险,并想办法对付它。”

艺术家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玩火的方式来获得创作灵感,他们总要把自己往边缘上推。4岁便开始学绘画的汤宇也不例外,而坚持越野跑是他为绘画寻求的那个平衡点,它们彼此依靠,互相促进。“从小到大,我坚持做的三件事就是画画、玩户外、养宠物”。

跑步,两条腿交错地向前迈进的这一枯燥动作,并不是那么富有情调、那么有文艺气息、那么有偶像效应的。它既是一种庸常(无需器材、场地简单,只是一个人跑啊跑),又是一种极端(不断地让跑步者超越极限)。10年前汤宇开始越野跑时,这种运动在国内还不普及,别人都觉得他是专业运动员,而他给自己的定位是画家中的跑者。

在汤宇看来,跑步和画画很像,首先必须有技术,如果连操场10公里都跑不下来,马拉松的基本功都没有,还怎么完成100公里的越野跑呢?基础必须有,但基础不能限制上层建筑,跑步也是个审美的过程。看上去人人都会跑步,人人拿起画笔也都会画画,事实上两者都需要扎实的基础学习,需要练功,需要技术和知识储备。

其次,跑步和画画一样,是个精神追求的过程。跑过每个阶段,跑者会体验到非常丰富的内心感受。比如在山上越野跑时,到了晚上,整座山只有他一人,他可以体会到如打坐入定般的感受。“那时我的意识会异常清醒,已经感觉不到身体,到了那个临界点就是一种审美。我会主动靠近,去享受那个过程。整座山都是我的。” 汤宇常常会去到未开发的山上越野跑,一个人,整座山除了他都是动物,而跑步未尝不是回归一种动物性。

这就和汤宇绘画的感觉很像,无论是画巴掌大的画还是一面墙那么大的画,于他来说,都是整个世界,那个世界也由他独享。

在审美情趣上,汤宇喜欢冷的、带刺的。比如他喜欢养冷的动物,如蛇、蜥蜴,他在位于蓝顶艺术区的工作室就养了一头蜥蜴。那个工作室就是他内心的外化,空间不算大,但很纯粹,没有多余的东西,水泥地、工业风、冷色调,花瓶里常年只有白色的花,小花园里种了好几个品种的仙人掌树,它们生得高大挺拔生机勃勃。

汤宇的工作室和小花园

每天,汤宇都会来工作室,给蜥蜴换换水,喂喂食,打理一下仙人掌。有可能枯坐一天都不动笔,“但还是得来,坐一坐,想想什么,或者什么都不想,养养气”。

不混圈子,朋友很少,不抽烟不喝酒,不喜咖啡和茶。汤宇从不给自己套上交际的负担。他说:“交际也和做事一样,正因为朋友少所以才可贵,才更珍惜,才更能体谅彼此。反过来多了也就泛滥得不那么金贵了”。以前画画,他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要,希望所有人夸自己。后来他觉得那些都是包袱,于是画面颜色越来越少,饱和度越来越低,做减法后,他完全回归到自己的心灵感受。

朋友少的另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汤宇有着太太佳佳这样的人生伴侣。采访当日正好是他们相识21年,结婚11周年的纪念日,他们是彼此的初恋。他们一起切了蛋糕,边吃边聊。

汤宇和太太佳佳的结婚11周年纪念日

佳佳说,先生汤宇不是典型的成都人,不打麻将,不吃辣,喜欢甜口的东西,每天都有吃水果的习惯,“桌上那一大钵葡萄只是他一天水果量的几分之一”。作为绘画老师的她,一路走来,了解他所有的心路历程,“他画和我自己画没太大区别,他为什么会那样想,为什么会那样下笔,不用说,我都懂。”

而他喜爱的户外运动部分,佳佳说:“我不是不喜欢,我很喜欢,也很羡慕他们去越野跑,但是我做不到,我没那么好的身体。他去就代表我也去了。”可以说他是她未实现的那部分自己。

两个人,一个在精神领域里探索,一个在生活里护其周全。美好的关系,就是这般,他有广阔的灵性世界可翱翔,而她提供世俗的安稳感。

上个月汤宇开了个展《凌风而立》,展出了自己近年来画的树,他的老师何多苓评价道:“汤宇以他的全部修为画一棵树,或是一朵花,或是一个人。是什么并不重要。全身心地投入去画,这幅肖像就能打动我们。”

《凌风而立》布面油画

这组作品看上去画的是树,实际上汤宇画的是风是气,表达的是对环境改变的感触。在他看来,城市化和环保是不冲突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做起,比如,他的调色盘总是很干净,从不会浪费一点多余的颜料。做不到完全不用塑料袋,他会把购物的塑料袋拿来反复装垃圾,直到袋子破了为止。

汤宇是是向内挖掘的艺术家,挖掘的是什么?是审美,且重点在审的过程。他很警惕甜美的缺乏气质的美。“倒不一定是个性,因为个性也是容易架空的概念。当一个艺术家已经完全符合人们对艺术家的所有假想和憧憬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他特别,实际上,他已经一点都不特别了。他已经是个标本式的没有个性的艺术家了。”汤宇说,别人赞扬他的画,他认为的最高评价是有感觉。有感觉是属于每个人的心灵感受,没有什么标准,也不能量化,是内心某个点的正中要害。

《光莹料峭》布面油画

《素涩》系列

《抚影》系列

后记

回过头来,其实汤宇做的所有事都是被绘画驱使的。他养了无数宠物,它们对他绘画的影响肯定是有的,但他并不想去理得特别清楚,就像10年的越野跑经历一样,它们从未入画,却早已在画里。有人说一个男人最好的状态是眼里写满了故事,脸上却看不到沧桑。汤宇从小到大都没什么变化,他热爱的事始终是那几样,他喜欢的人也一直在身边。

事实上,汤宇先是做了10年高考美术培训老师,顿悟后开始朝职业画家的方向努力。其实,喜欢的事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而不应该走的路任何时候退场都可以全身而退。

汤宇说人生其实挺长的,可能长得超乎你的预料,30岁才走上自己轨道的他并不觉得晚。如果你80岁了,有一天醒来想要做个画家,那就拿起画笔吧,为什么不呢?

文:范书

图:曹鸿禹,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棐溪

设计:蒋莉

漫成都小编微信:jinshanmama2014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