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陈桥/福田禅寺传递着福报/颗颗善心 熠熠闪耀/共筑人世间美好/最爱陈桥/依然留有旧时的符号/乡间古道 田野环抱/还有几座老石桥……” 这首歌词的作者是港闸区陈桥街道集成村的“90后”施飚。小伙子最近在当地成了名人,他创作的《最爱陈桥》《心念福田》等在当地广为流传,《唐闸啊唐闸》还在港闸区的征文比赛中获了奖;施飙自己还当选陈桥“最美阅读推广人”。这几天,施飚又在申请参加港闸区文化志愿者,他说:“我要做传承文化的志愿者。”

bf1qx52aq1u.jpg

早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施飚就喜欢看书、写文章。邻居家的旧书丢在路边,他放学回家经过便将书拾起,带回去细细品读。课余时间,他端坐在课桌前,有空就拿起笔,在本子上写写记记。 上中专以后,通过互联网这一媒介,施飚找到了更多志趣相投的伙伴。那时,电脑还不是很普及,为了在博客上写文章,他偷偷跑去网吧,通过网络结识了同样热爱文学的博友们,被拉进了文学沟通交流群。在一次又一次的闲聊中,思想碰撞出新的火花,他对自己的这份爱好也有了新的见解。慢慢地,他从写文章开始投入到歌词的创作。 中专毕业后施飚开始工作。他烧过电焊、做过保险、做过销售,20岁又进入了中国通信服务有限公司港闸工作站,成为一名网络维修员。即使繁忙的工作占用了他大部分的时间,他仍然没有放弃对文化的热爱。去用户家的路上,休息的时候,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了灵感,他便会用手机把思绪记录下来,到了夜深人静的夜晚,再慢慢梳理、细细斟酌。 梦想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生活的经历让他一度充满困惑。父母的反对、同事的不屑一顾,让他陷入沉思。“写歌词有什么用?浪费时间还浪费精力,还不如多赚点钱来得实在。”身边的同事根本理解不了他的这一份执著。回想多年来的经历,施飚感慨万千。在最失落的时候,文学交流群的前辈和伙伴们给了他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2016年底,施飚拜访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的传承人吴元新老师,和吴老师结下了忘年交。吴老师对文化艺术的执著深深地感染了他,在吴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他的梦想更加坚定起来。他创作的歌词主题更加多元化,有对生活经历的感慨,有对家乡及母校的赞美,有对民生帮服的反映......继续坚持他的“文化梦”的同时,他还联合陈桥街办,牵头组织“冬之歌”诗词朗诵会、公益音乐会等文化活动。 1991年出生的施飚,年纪轻轻已经是江苏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他在《词刊》《新歌诗》《华东文学》《燕赵文学》等刊物上发表了不少诗词文章作品。迄今为止,他创作的200多首歌词中已制作成歌曲的作品有《受伤的爱》《蓝印花开》《母校我为你祝福》《刚好遇见你》《心念福田》《情系乡亲》等19首。其中,由他担任词作者的歌曲《父亲》获得了佛山市群众文化艺术二等奖,《俏皮女孩》参与了央视六一青少年晚会录制。 谈到对未来的展望,施飚说他的想法很简单。他就是想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歌词的形式表达出来,在别人听到的时候,能有所触动。利用歌词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同时,他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接下来他还打算借助歌词来推广传统文化艺术,为文化艺术的传承出一份力。 来源:南通发布 记者 任溢斌 通讯员 吉利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