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追求低脂高纤的健康饮食习惯,越来越多人喜欢上了吃水果,许多减肥人士甚至以水果代餐。

“蛆橘”风波过 橘子仍滞销

相信喜欢看新闻的你一定注意到,在各种进口水果,什么泰国的榴莲,菲律宾的香蕉,美国的蛇果,澳大利亚牛油果畅销大型超市和大街小巷的水果店同时,经常都有媒体报道某地荔枝,菠萝,套子,蒜头等等农产品无人收购或者价格过低而滞销的情况发生,农民们辛苦一年到头还做了赔本买卖,实在让人痛心。

苦瓜滞销

蔬菜瓜果属于易变质腐化的种类,追求越新鲜越好,一旦滞销,或者延长了运输日期,导致产品美观度下降甚至变质就会直接导致收购方或者销售方的赔本。

但是当我们去超市或者水果店铺买水果时,价格却不比肉类便宜,随便几袋一结算就是上百的价格。不管农村的农产品价格有多低,到了城市,蔬菜瓜果总是不会多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矛盾现象?

导致果农卖不掉,商店售价高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来大概捋一捋:

进口蔬菜瓜果长相漂亮,品牌辨识度高,消费者感觉进口会更好。当然弊端是进口水果运输距离较长,个别商家存在水果表面打蜡的现象,影响水果口感,或者采取空运,中间商较多,价格也相对较高。水果是送礼普遍选择的产品,感觉进口更高端,送礼更有面子,于是国内水果销量就越来越少。农产品价格普遍存在一年高第二年低的现象,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农户们看今年什么瓜果价格高,第二年就加大种植面积提高产量,导致第二年大量农户都高产出同类瓜果,导致价格普遍偏低,又或者今天西瓜价格太低,农户们不愿意冒险第二年继续大量种植,导致第二年西瓜数量锐减,市场供不应求而价格大涨。这是一个目前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城市人口集中,收入也较高,商家开出的售价大部分消费者又能接受,蔬果有属于必需品,价格高也只能购买。农民们只负责种植,出售价格虽然低,但是不能参与市场直接销售,只能靠中间商的收购,然而中间商卖给销售方存在运输成本,销售方也存在储存及摊位成本,以及存在中间差价的利润在其中,这也导致供应和销售的价格差别巨大。

水果超市

蔬菜瓜果作为我们日常生活饮食的必需品,我们还是希望其售价能够规范化,供需尽可能达到一个平衡,从种植开始着手,更便利的供销渠道,更合理的市场销售,让农民们卖得出,老百姓们吃得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