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结婚旺季,这两天关于“份子钱”的话题再次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

23日,重庆晨报报道《18个同事合起来随礼1314元 新娘:这不是欺负人吗?》:10月中旬,小徐结婚,公司里18个同事,合起来送了1314元的红包,平均一个人不到100元,丈夫笑称还是第一次见这么随礼的,同事关系是有多差。小徐表示:同事结婚自己最少都包300,这不是欺负人吗。

22日,中国青年报刊发报道《求学路上的“份子钱” 你随不随?》:“我拉黑了几个让我去参加婚礼的同学。”甄珍今年大三,她在“随份子”这件事上做得很决绝:“其实我们关系没那么好,去参加婚礼、随份子都是沉重的负担,并不是从心底发出的祝福。”来自兰州一所大学硕士三年级的学生李科回忆,从大学一年级向家里要钱发出第一笔婚礼礼金开始,至今他已经给将近30个同学随过份子,一般“200元到600元不等”,如今份子钱随着物价水涨船高,“随一次相当于一个月的伙食费”。也有学生认为:物质的表达是必要的。

23日,这两则新闻双双登上新闻热搜榜,那么“份子钱”到底意味着什么,份子该随多少,怎么随?

对于新娘的遭遇,网友们也有各自不同的意见:

有人认为,别人随多少,你还多少,礼尚往来是基本的理道。

老实人协会:礼尚往来,他们不懂。

ForeverLa5You:其实不管是朋友同学还是同事,礼钱并没有强制说多少钱才合适,最重要的是,人家给你随多少,你也给人家随多少,礼尚往来而已

总是恍范范:礼尚往来吧,这不是钱不钱的事儿。

也有人认为,结婚是喜事图个热闹,心意到即可,不用在意随多少。

-无奈的人:就是恭喜祝贺一下而已,你还指望着发财呢

半怜半恼公:这个份子本应该表达一份感情,不在多少。

奥盛威官博:都怎么了,礼金是什么意思呢?不是按心意按能力表示吗?

还有人直接建议取消份子钱,也就没有这么多烦恼。

行运超人0005:广东人表示这没有关系,请别人只是分享你的幸福,而不是用来赚钱

柴跃天:个人建议取消份子钱。就没有那么多屁事了

欧文卡卡:如果结婚大家都取消随礼钱,你说结果会不会更好

关于大学生份子钱该不该随,网友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董奕呈:其实如果关系不错 送一个很有心意的礼物也不错

废柴担当:关系一般的同学请自觉[微笑]毕业也不联系的也请自觉,请自己悄悄的结婚,别告诉我[微笑]

MARY人生:一般人都是请最要好的同学朋友,亲戚朋友,而不是什么人都请的,

任妹妹啊:刚大学又没挣钱,随什么份子钱??

街头七大姑:随啊,是朋友就随,不是朋友就不要随

君君-来盘锅包肉:有就多随点 没有就少随点

总的来讲,可以根据同学之间关系的亲疏量力而为,实在不行,一份代表心意的礼物也是极好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份子钱”越随越多,早已失去了人与人之间沟通情感的“原汁原味”。虽然变味的“份子钱”就让大家颇有微词,但人们又身不由己地被其牵着鼻子走。既然不能免俗,那么我们就需要摆正心态正确面对待这件事。

一、份子不代表面子,量力而行是王道。

“份子钱”代表了对新人的一份祝福,但是钱不能代替感情,更不代表面子。不是谁“份子钱”给得多,就代表谁更亲近更有面儿。金钱永远不是感情和面子的量化标准。

所以,随份子要根据经济实力和亲疏程度来定,本来也没有金额限制,还是量力而为最好。

二、礼尚往来随份子,还要考虑通胀。

我们常说,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所以,在随份子这件事上,我们需要做到礼尚往来。怎么样礼尚往来?你结婚,朋友送来礼金,那么相应地,朋友结婚,你要回礼。在回礼的金额上没有限制,但是,不说比你送的多,但也不能比对方送你的少。这就是礼,即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应对方。

我们在强调礼尚往来的同时,却不能忽略通胀的问题。随份子和回份子,一般都有个时间差。短的几个月,长的就可能是好几年了。这就面临一个问题:在通胀明显的情况下,别人几年前随的份子,几年后要回同样的金额,还是适当增加?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不论随份子还是回份子都要考虑通胀因素适当增加。

三、随份子的最佳心态:只随不望收。

中国人热衷于红白喜事随份子,其实很多人都抱有这样的心态:随出去的份子钱有机会收回来。其实不然。那个收到1314红包的新娘,就是因为收到的与送出去的悬殊太大而感到“受欺负了”,进而使喜事变得闹心。

并且,各家办红白喜事的频率是不一样的,有的随出去的份子很快就能收回来,有的却要等几年。周期过长的,由于人事变迁,比如离世、搬迁等,甚至遗忘,很有可能就收不回来。

所以,随份子的最佳心态就是——施恩不图报,只随不望收。

份子钱原本是一个承载祝福、联络情感的民间传统,千万不要因为歪风邪气把它变成了陋俗。随不随份子,要视交情而定,随多随少,要视能力而定,千万不要因为此事坏了心情,伤了感情。

来源:荆楚网综合

编辑:hui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