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媒体陆续披露和发现的冤假错案确实在整个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了预防冤假错案的发生,从根本上杜绝刑讯逼供,国家不断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想要从制度层面,从根本上消除这一司法“顽疾”。

法律专家欣喜的以为他们做到了,可事实上真的那样吗?

据研究,司法调查中80%以上的冤假错案,都有涉及到刑讯逼供。而刑讯逼供主要发生在侦查阶段。

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和完善,确实从一定程度解决了刑讯逼供的问题,但是如果不找出刑讯逼供发生的根本原因或者深层次原因,那么变相刑讯、软刑讯等非法手段就会依然会存在,而且很难彻底消除,即使最终赋予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权,犯罪嫌疑人也难以真正的享有沉默权。

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公安做菜,检察院传菜,法院吃菜。现在的“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刑讯逼供以及冤假错案的发生。

但是冤假错案发生的根本原因或者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审讯技术不提高,刑讯逼供就永远很难绝迹。

刑讯逼供,非审讯技术进步不能绝也

刑讯逼供,只是一种手段。侦查人员也不是心理变态者,如果能够用合法的手段取得犯罪嫌疑人的真实口供,相信没有谁会不惜自己的前程而去铤而走险采用非常手段。

在侦查实践中,很多时候即便是警方掌握了足够的证据,犯罪嫌疑人的狡辩也比比皆是,更何况是现实中的许多案件的证据一开始就非常单薄。有时候嫌疑人到底是不是真凶都难以确定。侦查人员此时陷入了困境:证据不足,放人?还是进一步获得证据?

如果错放了真凶,可能案件就此永远无法侦破。受害人的在天之灵谁来告慰?被害人家属的痛苦谁来抚慰?

进一步获取证据?

也只能从嫌疑人的身上取得突破口,那只能依靠审讯,让真正作案的人露出破绽,拿下口供,然后获取新的证据。很多案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也只有犯罪嫌疑人自己清楚作案的过程。

每一个参与过案件侦办,尤其是复杂案件侦办的办案人员,都体会过那种茫然感,也都曾面临过这样两难的境地。

常识告诉我们:人具有趋利避害的本能;经验证明:几乎没有多少犯罪嫌疑人一开始会主动交代作案过程,都是在犯罪嫌疑人在难以抵挡强大的审讯攻势下,心理崩溃,最后交代了犯罪事实。

刑讯逼供对于办案人员来说,往往是最直接、最快捷、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通常也是最后无奈之举。出于本能,大部分的犯罪嫌疑人最后都会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即便是无辜的嫌疑人,也会为了逃避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去故意迎合侦查人员“期待”,承认是自己犯了“罪”。

例如“张氏叔侄冤案”,当事人事后讲述他们被警方“逼供”的情况,提到自己的身体难以承受,就承认了“犯罪事实”。而侦查人员认定他们作案的依据也是口供:“不是他做的案,他不可能说的那么细,关键就是不可能说的那么准......”最终还是酿成了冤假错案,而参与本案办理的是一位具有丰富侦查经验和理论功底深厚的“女神探”。

如何有效遏制刑讯逼供,避免冤假错案?

刑讯逼供的根本原因,其实还是受制于技术,一个是刑事科学技术;一个是审讯技术。刑事科学技术的落后在短时间内是可以弥补的,国家也在不断的投入,但是其局限性即使在非常发达的西方国家也是难以避免的。案件的成功侦破离不开审讯,即使在刑事科学技术发达的西方国家也是如此,很多时候审讯成为了案件取得突破的关键环节。

我国审讯技术的落后却从来没有被引起足够重视,导致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国内的审讯技术停留在数百年前都毫不夸张。审讯技术直接关乎到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刑讯逼供以及各种非法取证都发生在侦查讯问阶段,换句话说,饭菜最后的好坏与厨师的厨艺是密切相关的。

法律、法规以及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会遏制刑讯逼供的发生,但是现有的审讯技术不提高,那么必然会导致两个结果:一是放纵真凶,一是变相刑讯,或者采用其他更为隐蔽的非法手段,如诱供、骗供等。无论是哪一个,都不是法律的本意。

只有审讯技术的提高,方才能从根源上彻底杜绝刑讯逼供。

审讯的技术,如何提升?

刑讯逼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在我国古代,刑讯逼供一度被认为是合法手段。在那个年代,没有像我们现在这么多的摄像头,没有指纹识别技术,没有DNA鉴定技术,司法人员没有证据,只能选择刑讯逼供,而人们对刑讯逼供这一手段,只能无奈的认同。

为什么现代社会对刑讯逼供、对冤假错案的忍耐度这么低?因为技术进步和社会的文明。

“不放过一个坏人,不冤枉一个好人”是每个司法人员的追求。但是时代在变迁,追求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在技术不够发达的年代,不放过一个坏人,是人民对于司法、对于公正的诉求,偶尔冤枉一个好人,只能说是好人运气不好。

到了如今,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的文明发展,人们很难再从心理上接受刑讯逼供以及冤假错案这样的现实。

大多数人看到科学技术的进步,但是却万万没有想到,真正导致刑讯逼供难以根除的是审讯技术。

如果在审讯中能够识别犯罪嫌疑人的真假供述,掌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侦查人员必然不会对无辜者刑讯逼供,而对于真正的作案人也不会到了无计可施的地步。

审讯当中,曾经也一度迷信测谎技术,但是国内的许多冤案,如“杜培武案”测谎仪就扮演了“帮凶”。测谎技术以及测谎技术本身的先天不足,侦查人员的感觉、经验主观性太强,缺乏科学的参考依据。审讯技术如何提高?不妨学习下微表情分析,一个有助于从根本上杜绝刑讯逼供,提高审讯技术的新方法。

人在撒谎时一个不经意的微表情,一个下意识的动作以及一个无意识的声调变化,都可能成为暴露其撒谎的破绽。准确识别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