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马村位于河道社区西部,东临河道社区田井村;南靠贞元镇法牛村;西有贞元镇桃园村;北望贞元镇东川自然村。全村共有364户,1623口人,耕地2261亩。

八个行政队,由北街、后街、南庄、南堡、北堡、南街、城邙等街道组城。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油菜等农作物,养殖业以养牛、养猪、养鸡为主。近些年来,为了改善经济结构和增加收入,大部分村民开始经营苹果、梨、桃等果园。

村子办有木器加工厂,奶牛厂等小型民营企业,村民中以从事房屋建筑人员居多。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村中常年在外从事的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村中住房结构主要以二层小楼和平方为主。

主要姓氏

郭、赵、宋、王等,其中村中建有郭氏祠堂,郭姓和赵姓占本村人口70%以上。

咬马村又称咬马寨、马寨子、咬马堡。

村名由来唐武德二年(619),驻扎在扶风县城(今长宁镇)以北,李家营的军中参事长孙德顺,奉太祖李渊旨意,将前来换防的刘文静以谋反罪逮捕,后在河道村以北的莽原之上将其处死。因唐朝刘文静落马被杀的地方,旧部段志玄等人则叫它落马栽,后来人谐音叫成乐马寨。还有一种说法唐太宗李世民带领人马巡视武功县河道塬上军营,当地军民击鼓鸣乐,夹道欢迎,李世民胯下坐骑,闻声高扬双蹄,向天长鸣,唐太宗一时高兴,随口赐名“跃马寨”,因当地人口音之误,以讹传讹,随将此处称为“咬马寨”,即今咬马村。

主要集会

古会,即村部交流会,起会一天,时间每年农历2月23日,这一天村庄里会拥来许多外村人在此摆摊卖货,主要的交易地点从该村咬马小学开始一直占到南庄,南堡大部分地方,这一天各家各户会邀请许多的亲朋好友来自己家过会,主要招待食品有:哈水面、面皮、凉粉等,有时村里还会在这天敲锣打鼓并唱大戏,好不热闹;

庙会:村中的庙会有:城隍爷庙会、送子娘娘庙会和八观爷庙会,其中最为隆重的则属:每年农历八月初二的城隍爷庙会。

村庄习俗

饮食:基本以面食为主,来客人的最高招待要吃长面,采用手擀和压面机压面两种方式,将面条切的如韭菜叶般,用锅烧汤,放入肉臊子,鸡蛋旗花薄饼,韭菜,大葱,黄花菜,麻花等,每碗一筷头面,可以吃好几碗,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面食已慢慢向不回汤发展。平时吃biangbiang面,汤面,麻食,老蛙头,搅团,糊涂,拌汤和米汤等。

红事:即喜事,嫁娶都要请客吃饭,嫁姑娘基本在出嫁前一天请自家(即祖上亲属吃饭),而娶妻则是在当天进行,邀请村里人和男女双方的亲朋好友和自己祖上子孙。娶妻时本地有规定必须早上三四点就去接新娘,为的就是赶早,新娘子接回来以后接新娘的家人和亲朋好友,吃饭的顺序是先请村里人吃,接着是新娘子的家人和亲朋好友,后来才是男方的亲朋好友。早上吃哈水面,不过对新娘子的亲朋好友好友还要上一桌酒席,以示敬重。接新娘的车队要在每个回来的路口放爆竹和洒红纸片,中午十二点开始交钥匙,发手帕,然后才入席吃饭。到了晚上,娶家村里的同龄青年、小孩等会去闹洞房(俗称:耍媳妇),以此来表示对一对新人的祝福。

白事:即丧事,一般停丧一周,守丧期间会演电影和戏,如今已经改为歌舞基本在埋人的当天晚上进行。埋人也要赶早,早四点多由自家人敲锣叫醒村人帮忙,声称"请您喝酒"。埋完人以后才吃饭,早上吃粉汤,中午吃炒菜或者烩菜。

咬马村交通便利,距离乡镇驻地3.5公里,距离武功县长宁镇驻地6公里,距离武功县贞元镇驻地6公里,距离武功县县城普集镇驻地15公里。该村交通便捷,每天有定时来往县城普集的11路公交车和开往西安的中巴车。村部道路水泥硬化面积80%以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