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爱阅读的孩子成绩不会差!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家长需要怎么做?

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和孩子聊书,是为了让自己和孩子都更爱书

父母不要觉得与孩子没有共识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相反,意见不同更容易激起讨论的火花,更能帮助孩子加深对一本书的理解。讨论中的只言片语很珍贵,插科打诨也是,有些笑料往往出人意料地将我们带入问题的核心。而亲子之间讨论阅读,既可以分享读后的喜悦,也可以大方地吐出困惑,抑或天马行空地聊开,与书有关或无关都可以。父母要鼓励孩子说给自己听,也鼓励他说给别人听。

但讨论的前提条件是选对书,选择一本孩子能力所及的书,语言、图画、内容、故事叙述方式等,都是孩子所熟悉的。在此基础上,把这本书读懂读透,这样讨论起来才有滋味,也更有深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互动过程中,父母别急着发表自己的“高见”,耐心倾听就好,要做到不讽刺、挖苦孩子。为了有效指点孩子,帮助孩子建立信心,父母最好拿出一些时间,加深对书籍的了解。自己了解越深,越能明白一本书的价值所在,也越能知晓孩子想表达的重点,并知道如何根据孩子的想法进一步引导。

帮孩子爱上阅读、高效阅读,家长可以这样做

1、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书籍

现在的儿童书籍市场浩瀚如烟,家长们在面对这样的状况时常常会很为难,往往是看人推荐就买,看什么书畅销就买,全凭自己主观判断孩子在这个阶段应该读什么书,而忽略了孩子喜欢读什么书,这不仅浪费了钱也没有让孩子培养起读书的好习惯。

对孩子而言,阅读应当是快乐至上的,因此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首要原则就是根据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喜好。那么父母该怎么去根据孩子的性格和爱好来为孩子选择合适的书呢?

培养起孩子的阅读兴趣是第一步,慢慢的可以引导孩子可以多多尝试各种书籍,在家里的书架上多放一些其他类别的书,渐渐的让孩子爱上读书。此外,父母也可以发挥榜样的力量,经常去看一些报刊、阅读经典书目,相信在这种家庭氛围的影响下,孩子也会慢慢的喜欢随着父母一起看。

以下这几类书,是父母可以为孩子准备的书目类别:

一是思想修养方面的书。可以多读一些有利于良好思想品德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及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书籍。

二是文学与艺术修养方面的书。文学与艺术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部分。我们的文学素养光靠语文课去培养是不够的,必须有足够的课外文学阅读与一定艺术作品的阅读作为补充和协助。

三是科普读物方面的书。结合学科学习,阅读一些科普读物或杂志,尽可能阅读一些科技类、史地类、社会学类、思维科学类等方面的书籍或文章。

2、帮助孩子制定科学的读书计划

孩子在暑假里难得拥有大段的时间来专门阅读,在这样宝贵的阅读时间里非常适合制定出一个读书计划,能让孩子明确目标,循序渐进,提高效率,不盲目阅读,在读完以后也更有收获,更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制定读书计划应当包括阅读内容、阅读量、阅读时间。首先计划阅读一本书的周期是多长,可以把计划打印出来,每天完成后打勾,然后划定每天阅读时常,对已读内容做个小小记录,这样坚持完成每天阅读。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7天,坚持连续7天甚至整个暑假的阅读,逐渐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将会受用终生。

3、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方法

读好一本书的八字“真经”:粗读、细读、复述、运用。其实这个方法不仅是对孩子适用,对于“阅完即忘”的成年人来说,这也一个非常值得推荐的方法。

第一,粗读。就是留意文中的“路标”。当拿到书后,首先概括的读一读书的前言、后记、摘要、目录,使自己对整本书有个大体了解。

第二,细读。要从头到尾的仔细阅读,对重点的、难理解的部分反复读,边读边思考、圈重点、划杠杠。尽可能把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新知识结合起来。

第三,复述。离开书本去回忆书的内容,就象俗话说的“过电影”。这是自我检查读书效果的方法,也是巩固知识的手段。

第四,运用。即引用或运用书中的有关知识方法至生活学习工作中去。即使不能及时运用于具体生活中,但相信在无形之中书籍的营养已经滋养了人的精神世界。

4、带孩子参加一些读书沙龙

暑假里,很多地方会举办读书沙龙活动,在读书沙龙里参与者会分享自己近期阅读的心得、体会,有非常良好的阅读氛围。

家长可以趁着暑期里,带着孩子去参加一些这样的读书活动或者读书沙龙,用实际行动克服孩子的惰性,通过参加这些读书活动让孩子能够实际融入阅读的氛围中去,能够与爱好阅读的同龄人有好的交流机会;这也是孩子分享阅读感受的一个好机会,在分享中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智慧,让孩子从书里走出来感受阅读带给他们的改变。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