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据说放松了,刚需据说入场了,专家说1亿人要买房?难道房价又要涨。犹豫时中介电话已经过来了,说辞往往是“错过这波就上不了车了”。不是说“房住不炒”吗?真相究竟是怎样呢?

事情还是要从前阵子的广州市说起。网上的简易版消息是“放开限价”;中介的过度解读是,“广州取消限价了,现在赶紧买房吧,房价马上上涨了”;笔者的观点是:中介日子真不好过,吹牛都不打草稿了,为了业绩都开始信口开河了。

那么此举真实的意图是什么呢?

广州住建委出来说话了,笔者简单总结下重点:一、预售价网签价机制优化,严禁拆分报价;二、坚持调控不放松。

具体说来,就是在限价制度下,开发商玩起双合同,预售一个价、网签一个价,无疑这给多方都带来麻烦。为了遏制这种局面扩散,才会出现所谓的“取消限价”;此外,官方的表态再次强调:调控不放松,不要妄想房价报复性上涨。

官方的表态,有时候就是市场的方向。按照之前的习惯,如果出来一个新政,如果不说话,那是默许,如果否认,那时禁止;如果说了两点,就像现在这个样子,那就有意思了——既要稍微放松一下,又不能完全放开的感觉。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房价开始出现下行趋势了。从安居客的数据看,广州当前房价,比起上个高点,已经出现大幅下跌。

对此,网上传出的保利业主退房,也就大概能猜出原因了。

此外,由于房价下行,广州土拍市场也开始冷淡,地价甚至出现腰斩、流派的现象。别忘了,楼市最热的时候,广州土地的溢价率都在100%,最高到了300%。这意味着,广州财政有点“压力山大”了。别忘了,2017年,全国对于土地财政依赖超过50%的城市中,强一线城市上榜的只有广州。

投鼠忌器,欲说还休,房住不炒要坚守

不只是广州,多个地方因为房价和调控,出现左右为难的局面。放松调 控吧,一来违背了中 央“房住不炒”的精神,二来饮鸩止渴之后,问题更加巨大。不放松调 控吧,对于楼市和土地的依赖,还没有完全脱离。

笔者认为,长痛不如短痛,对于经济发展问题上的症结,还是应该加大力度解决。也许有专家用需求啊,城镇化等来为房价背书,然而真实的情况是,房价已经背离了当年市场化的初衷,已经不再能成为“激发人拼命发展”的刺激物,而是“抑制了人发展”的负担。

房价略高于收入,人们会拼命想方法增加收入;房价几倍于收入,人们就会感到绝望。而且,专家们所说的需求,是真正的需求吗?

刚需露出真面目,自住只是伪命题

很多人用“1亿人还需要买房”,来证明房价还要涨。但现在很多人无视这样一个事实:房价高涨时,拼命抢房子,都打着“我是刚需”的旗号;没有购房资格就哭天抢地。然而房价一跌,售楼处门可罗雀。对于中介的推广,回复往往是“再看看,跟父母还能挤一挤”,“孩子还小,上学还早,到时候再说”。

“刚需”变成了“等等”,这还能叫刚需吗?对于住房来首,什么是刚需?去看看香港当年的棚户区,或者九龙城寨,那里的居住条件,应该是“刚需”的标准——一张床,一个卫生间足矣。

但现在的人,则把“刚需”和“房价上涨预期”结合起来了。

房价要涨啊,不买房手里的钱就贬值了;房价要跌了,买了房就亏了。所以,这种心理下,才会有房价跌了就去打砸售楼处这种违背现代文明社会精神的事情。所以,这种心理下才会有把“自住房”当做“财富”,认为“房价上涨”自己的钱就不会贬值的事情。所以,这种心理下,才会出现“以小换大”“以旧换新”,盲目折腾的事情。

如果总是陷入这样的循环,那么买房人的财商永远不会增长;抱着投机的心态去买房,最后陷入的是财富的伪循环——因为最后房产交易变成了零和游戏,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恰恰是这些盲目买房的人自己。上安居客全房源网获得更多城市房价走势信息。

本文原创,作者刘磊,福布斯金融理财师评审委员、远见财讯特邀地产评论员,《房产投资炼金术》课程导师,多家媒体房地产专栏作者、作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