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平米的房子要多少钱?在北京上海可能要几百万,在三四线小城市要近百万,就算是在县城,100平的房子也至少要30万。可是今天,100平的房子仅需1万元!这无异于天上掉馅饼,但就是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还没人愿意接。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国家为了解决贫困户的现状,出台了贫困户建档立卡的政策。并给已经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搬进县城安置房的优惠政策,规定贫困户自筹经费人均不超过2500元,每户不允许超过10000万,就可以搬进人均25平米的新房子里。意思就是假如你是四口之家,那么你只需要缴纳一万元,就可以住进100平米的新房。对比县城里至少3000元每平的的房价,这无疑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可是在麦元县就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在征集贫困户搬迁欲望时,全村有20户贫困户都报了名,但是最终只有3户签了搬迁合同,这样的好事村民们不争不抢也就罢了,连送到嘴边的肉也不吃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负责统计贫困户的会计却表示理解:"在村里有田有地,每个月三四百的补助就足够村民生活了。"的确,贫困户们大多都是老弱病残,搬进安置房里的他们,首先要面临的就是柴米油盐,家里有田地的情况下,瓜果蔬菜和水费都是可以省下来的。每个月的低保补助可以满足他们最基础的生活需求,老弱病残的体质安放到公益岗位上也不现实。老王在拒签的时候更是直接的表示"出门动一动都要花钱,谁爱住谁住吧,我才不搬呢!"

除了生活成本的加大,农村人最依赖的熟人环境被迫改变,也是他们不愿意离开农村的原因。常村有1300口人,谁家要是有个婚丧嫁娶,提前几天旁邻远亲都会赶来帮忙,到了当天更是热闹非凡,能从早上天亮一直忙到天黑。城里的一家之事,在农村就成了全村的公家事。就连农民日常的种地、丰收也都是几家人轮流帮忙完成。贫困户是弱势群体,他们对熟人社会会更加依赖,因此贫困户不愿意进城似乎也是可以理解了。

另外,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是这项政策目前只针对贫困户,而普通村民想要搬进安置房则需缴纳更高的搬迁费,这就引起了很多普通村民的不满。张大娘一辈子勤勤恳恳靠着自己的努力种了几亩的蔬菜大棚,这才刚把儿子供到大学毕业,家里终于有了闲钱,翻盖了自家的新房子。提起来这件事张大娘就有些生气:"我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才有新房子,凭啥他们啥都不干住的房子比我还好哩?"张大娘的心态也是很多村民的写照,这种不用付出努力就能获得巨额财富的事情不论发生在谁的身边,都会产生不公平的心态。

其实,扶贫搬迁是好事,但是不能为了扶贫就让村民们搬离自己的家乡,农村不应该因为社会的发展而消失,而是应该努力为村民们保留并建设一个基础设施完善,安居乐业充满活力的新农村,让村民们既能享受发展的便利,又能不离开家乡建设更好的农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