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 热点透析 -

关于日欧EPA的深度分析:内容、诉求及影响(张季风  王厚双 陈 新 倪月菊 张玉来 姜跃春 刘 轩 江瑞平 贺 平 钟飞腾)

- 专题研究 -

日本对外战略:国家利益视域下的战略机制和政策取向(吕耀东)

当代日本安全政策:激进修正还是渐进转变(吴怀中)

日本的自我身份建构与冷战后战略文化的嬗变(陆   伟)

试析国际核不扩散体制与日本核政策(乔林生)

- 基础文论 -

日本农业现代化再探讨及启示(徐   梅)

社会政策视域下的日本农村振兴路径(周维宏)

日本的地方环境振兴:地方循环共生圈的理念与实践(李国庆)

- 学术信息 -

第一届“日本研究青年学者论坛”通知(第二号)(封 二)

弘扬条约精神,深化友好合作——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封 三)

关于日欧EPA的深度分析:内容、诉求及影响

内容提要:2018年7月17日,日本与欧盟签署了“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EPA),意味着一个覆盖6.2亿人口,约占全球经济总量30%、全球贸易总量37%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诞生。在美国特朗普大搞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日欧缔结EPA更加引人瞩目。此后不久,美欧也初步达成零关税意向,使日美欧零关税贸易格局初显。基于此,《日本学刊》编辑部特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以笔谈的形式,围绕日欧EPA展开讨论,整理如下,以推进该领域研究。

作者简介:张季风,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厚双,辽宁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新,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倪月菊,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玉来、刘轩,南开大学副教授;姜跃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江瑞平,外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贺平,复旦大学副教授;钟飞腾,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日本对外战略:国家利益视域下的战略机制和政策取向

内容提要在2013年出台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日本官方在二战后首次明确提出国家利益的定义及内涵。日本的首要核心利益是涉及领土问题及恢复国家对外职能的国家“安全利益”。日本基于核心国家利益的对外战略调整及政治诉求,重点是为摆脱战后体制、改变战败国形象,以修宪恢复因战败被剥夺的部分国家对外职能;所采取的强化日美同盟及价值观外交等手段,是为在亚太乃至全球谋求本国利益最大化。从长远来看,日本仍将以“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谋求地区乃至国际事务话语权和主导权,力求彻底摆脱战后体制及和平宪法第九条的束缚,实现海外用兵,进而实现政治乃至军事大国化的战略目标。这种基于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对外战略选择,势必会影响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关 键 词:国家利益  对外战略  日美同盟  战略性外交  价值观外交

作者简介:吕耀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当代日本安全政策:激进修正还是渐进转变

内容提要:当代日本安全政策转变已引起全球关注。其核心要义——“安倍国防学”,自2012年安倍晋三重掌政权以来已取得快速发展和重大突破,具体表现为政策法制的连续更新、体制机制的不断改革、军力的结构调整和水平提升。这种发展和突破,是冷战后日本防卫政策整体变化的历史延续,但由于受到持久制约和自我设限,导致日本二战后形成的“安全认同”的核心支柱,即与修宪、强军、派兵、动武相关的关键指标尚未发生实际意义上的颠覆性变化。近期世界格局及秩序加速深刻变动,安倍政府也在开始新一轮安全防卫政策的调整,力推防卫自主性与打击能力构建,并将之重点作用于西南防卫和印太安保。这种新动向使得东亚邻国看待日本动向的姿态日趋严峻,并将带动地区格局与均势的盘整。

关 键 词:日本  安倍政府  安全政策  转型  调整 

作者简介:吴怀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

日本的自我身份建构与冷战后战略文化的嬗变

内容提要:要理解一国的战略偏好和战略选择,战略文化无疑是不可或缺的视角。近年来日本以选择冲突型战略文化为背景,战略偏好和战略选择总体呈进攻性的特征。这种现实主义的战略文化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新形势下重构的结果。国家对身份的自我建构是推动战略文化重塑的重要机制。日本政治精英正是在历经冷战以来三个阶段持续建构的过程中,通过与自我建构的身份规范相适应的价值理念和情感选择两个维度的传导作用,实现了对战略文化的重构。由于所建构的身份具有强烈的角色身份指向,基于其固有的显著性,日本战略文化的转型必然以冲突型为依归。环境认知、政治程序、联盟结构等三个层面的变化表明现实主义的战略文化已在日本产生了较高程度的内化。

关 键 词:身份建构  战略文化  角色身份  价值理念  情感选择

作者简介:陆伟,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试析国际核不扩散体制与日本核政策

内容提要:日本对核不扩散体制的认识与参与,经历了一个从消极认识到初步参与、再到寻求发挥所谓“主导作用”的自发倡议的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以无核三原则为代表的“无核”政策,依赖美国核保护伞的“依核”政策与追求自身核武器制造潜力的“拥核”政策,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兼具多重性与矛盾性为特征的日本核政策。从战后70余年日本核政策来看,“无核”政策只是表面原则,“依核”政策亦是权宜之计,“潜在拥核”才是日本最终选择的核心政策。从该意义上说,日本不是“无核国”,亦非“弃核国”,而是一个“潜在拥核国”。就其核政策的影响因素而言,相较安全、规范、外交等因素,国内政治,特别是保守政权的认识和意图是内在性的主导因素。

关 键 词:日本核政策  核不扩散体制  潜在拥核  无核三原则

作者简介:乔林生,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日本研究院副教授。

日本农业现代化再探讨及启示

内容提要: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其内涵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制度创新而不断更新和丰富。二战后,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取得成就的同时也留存了一些问题和弊病,给日本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并成为新形势下“安倍经济学”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中日两国在经济发展阶段、农业发展水平、农民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但都面对人口多耕地少、农户经营规模小、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足、农村劳动力衰减等问题,重新考察战后日本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及当前农业领域的变革,对中国推进农业现代化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 键 词:农业现代化  农村劳动力  农地经营  农村金融  农协  农业改革

作者简介:徐梅,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

社会政策视域下的日本农村振兴路径

内容提要:农业生产受到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制约,在产业经济发展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20世纪50年代起,发达国家兴起了一场世界规模的农村振兴运动,日本也紧随其后。实现农村振兴通常存在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两种路径,前者备受关注,后者的相关讨论却不多。关于战后日本农村振兴社会政策路径的讨论可以归纳为“农民经济组织农村垄断地位政策”、“农村公共服务健全政策”和“农业的社会产业地位政策”。这些政策从观念和社会共识的形成出发,依托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农村振兴发挥了巨大作用。紧跟世界先进理念和思想潮流、使农民在社会政治中拥有自己的组织和代表,是日本农村振兴社会政策路径顺利形成、实施并取得巨大成效的重要保证。

关 键 词:社会政策  农村振兴  农民经济组织  公共服务  社会产业

作者简介:周维宏,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日本的地方环境振兴:地方循环共生圈的理念与实践

内容提要:日本面临世界上最为严重的老龄化和人口过疏双重困境,在农村地区尤为显著,人力短缺导致产业衰落和生态服务不足,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内在关联性凸显。2018年4月出台的日本第五次《环境基本计划》提出最大限度发挥环境效益,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问题的同步解决,这种未来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体现了日本生活环境主义文化原理。德岛县上胜町是老龄化和人口过疏地区,零垃圾运动使之成为环保特色小镇,优美的环境促进了树叶经济繁荣,同时带动女性参与社会活动,增强了农村活力。日本创建地方循环共生圈的新理念对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启示。

关 键 词:日本地方环境振兴  可持续发展  循环共生  生活环境主义

作者简介:李国庆,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