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创业时代》一经播出,便遭遇各种恶评,豆瓣评分已经跌至3.5;一开始,很多人聚焦的是演员的表演问题,虽然确实存在有待改进的空间,但我觉得这并不是最大的问题,每一个角色都有他的功能性,每一个演员的表演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只要不影响剧情的发展,这个剧都是可以看得下去的。

所以,在该剧遭遇恶评时,我一直力挺该剧,认为并没有网评得这么差;因为,对于一部关注现实主义题材的行业剧,想拍好并不容易,主要是太贴近现实了,方方面面都难逃观众挑剔的眼睛,而对于一些古装戏玄幻剧,编剧、导演发挥得空间比较大,怎么胡编乱造都无所谓,好看就行了。

不过,昨天看到第20集时,我倒戈了,看不下去了,决定弃剧;原因是,从第18集开始,我的观感是如坐针毡、坐立不安,因为剧情的发展令我觉得恶心!

从第一集开始,编剧就埋下了一条副线,我简单复述一下剧情:郭鑫年去洛菲斯谈投资,谈完后给接待人温迪要名片,温迪对他和他的项目没有好感,就把那蓝的名片给了他,其实就是搪塞他;后来,郭鑫年一直把温迪当作那蓝,而他和那蓝之后的各种电话交往接踵而至,继而催生了他们俩的结晶“魔晶”,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了第18集,郭鑫年如愿以偿地拿到了洛菲斯的投资,当天晚上庆功后他去找那蓝,也就是他所认为的温迪,同时,罗维竞争失败破产,温迪和罗维分手后搬离罗维的家,那蓝去安慰罗维,然后,令人崩溃的剧情就发生了,郭鑫年向温迪告白,俩人滚床单,之后又秀各种恩爱,还把温迪带到公司介绍给所有创作伙伴,并宣布把5%的股份给温迪,而且温迪还当着那蓝的面抢过郭鑫年打给那蓝的电话,告诉他以后不用这个手机了。冒名顶替、鸠占鹊巢的戏份到了第20集收尾时,因为洛菲斯老总彭学武向郭鑫年介绍那蓝和温迪时,他才恍然大悟……

郭鑫年误认那蓝的剧情发展,一直铺了20集,整部剧一共54集,也就是说编剧导演用了该剧近半的时长来讲述冒名顶替、错认镜中谁的戏码,唯一的解释自然是各种阴差阳错,但编剧导演忘了最核心的一件事儿,郭鑫年这个执念于创业的网络天才,搞得是语音技术,他一再强调情绪,是高兴还是伤心,听语音就可以感受到对方的喜怒哀乐,然而,郭鑫年和那蓝通过无数次电话,他竟然分不清那蓝和温迪的声音?你是搞语音技术的,竟然让搞语音技术的人连起码的两个人的声音都分辨不清,编剧把郭鑫年这个网络奇才写成了低能弱智!这简直就是一种明目张胆的侮辱。如果说编剧、导演眼瞎耳背是为了推动剧情,但因此就觉得观众也得眼瞎耳背地往下看,那就是很傻很天真了。

同样作为一名创业者,我关注这部剧,则完全是“创业”这个词,所谓“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从这个角度而言,这是一部紧贴时代大背景的关注现实主义的热门题材剧的行业剧,但却被编剧导演生生弄成了创业悬浮剧,着实令人崩溃。

《创业时代》改编自付遥的同名小说,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还专门在网上看了看原小说,虽然剧版较小说有一定的出入,但都可以理解,只是,《创业时代》的导演安建和编剧张挺在业内也都是资深人士了,没想到这二位合作的结果是,强强联手出来了一部口碑垫底的新剧,冤不冤?其实是不冤的。从某种角度来说,该剧基本上算是最糟糕的行活了!

据了解,这些年以来,导演安建和编剧张挺的影视剧产量都很高,俩人的合作亦很亲密。《创业时代》的导演是安建,编剧是张挺,而由汤唯、朱亚文等人主演的60集古装大剧《大明皇妃·孙若微传》,俩人的角色则进行了互换,该剧的导演是张挺,编剧是安建。挺有意思的。

以前,网上说,国外搞行业剧,人家是是真真正正地写行业,而我们的行业剧,基本都无一例外地变成了行业爱情剧,《创业时代》也是如此。

说句题外话,也是说一种现象。

对于编剧而言,谁都无法保障自己写的每一部剧都是精品,于是我们看到,但凡在业内拥有一定知名度的编剧,都有自己的编剧团队,知名编剧仰仗其业内知名度负责接活,然后交给自己的创作团队搞创作,最终署名肯定是署编剧名,这几乎是业内公开的秘密。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同一名编剧的作品,风格和品质差别非常大,原因就在于此,挂名和亲自创作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没别的,真心希望我们的编剧,可以有一点匠人精神,抛开一些浮华背后的喧嚣,踏踏实实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影视剧来。此乃,行业之幸!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