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一沾爱见,便不究竟


「维摩诘言:诸佛国土,亦复皆空。」你们要注意,所谓真正的净土,也没有七重栏楯、琉璃为地等景象,那是为了我们这个欲界众生而说的。真正的净土也了不可得,连净都无所谓净,那才是真正极乐世界的净土,涅槃清净。维摩居士对文殊师利菩萨说,你怎么说起外行话来了?一切佛的国土本来就是空的,心空了、念空了,佛土就现前了。

「又问,以何为空?」他们两人针锋相对,文殊师利菩萨就问,什么叫作空?

「答曰:以空空。」空就是空,你有个空的境界早不空了。下面讲到空也空。你不要以为保留一个空的境界是悟了道了……

「答曰:当于诸佛解脱中求。」所有的佛法不论净土、密宗、禅宗、天台宗,乃至五月端午的粽也好,都是要你解脱的。你被自己的感情、观念困住了,所以不得解脱。我告诉过你们,学佛要学解脱,学道就要学逍遥。结果你们学得苦死了,既不解脱又不逍遥,何苦呢?……

「又问:诸佛解脱当于何求?」请问,怎么解脱呢?

「答曰:当于一切众生心行中求。」只向自己内心去求解脱。你还去哪里找解脱?你心不解脱,要求别人有什么用?……

学佛不管是修哪个法门,一沾到一点爱见的心理,这个佛法就不究竟了。我们前面一再提到「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比如念佛法门,我们研究了《维摩诘经》,就明白那是个方便法门。佛的国土有没有呢?的确有,像西方极乐世界,东方药师佛琉璃光世界,从我们的观点看来,几乎是一样的,琉璃为地,有种种的庄严。如果把佛经当哲学或科学的研究,就会觉得很好玩,说了半天还是没有逃过这个世界的范围,什么莲花、七重栏楯,但是没有说七重哈不栏楯,因为没有这个东西。各种经典形容,都是用人的意识习气中觉得最美的东西、最清净、最好的东西。为什么呢?这是佛的方便法门,引导教化众生。因为你不晓得如何解脱这个世界上的烦恼痛苦,佛拿个东西教化你,用无量的方便,善说一切庄严佛土法门。

凡夫众生,因为自己无始以来的爱见心作祟,就牢牢抓住了佛土境界的东西。我们真要反省,这个是解脱吗?它是方便而已,并非究竟的。换句话说,我们往生那一个国土不过是留学深造而已,你往生佛土算是成佛了吗?不算的,成佛在于了心,心解脱。往生以后,受到佛法僧的教化,拿到真实的学位而成就,我这么讲是个比方。菩萨「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是为了「成就众生」,「于空无相无作法中,而自调伏」,要你自己调伏一切爱见心的习气烦恼而成佛。但是因为我们的爱见心作祟,就执着了他方佛国,如果是这样,就是无慧方便缚。

「何谓无慧方便缚?谓菩萨住贪欲嗔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殖众德本,是名无慧方便缚。」学佛有戒、定、慧三个阶段,我常说,学佛的最后目的是慧解脱,智慧的成就,证得不生不灭的法身。这一点千万要注意。学佛不是迷信,不是宗教情绪的成就,那些只是学佛的方法而已。但是智慧的本身也有毛病,一执着就变成毛病。「无慧方便缚」,是自己学佛因为没有智慧而进入了病态这是讲哪些呢?就是「菩萨住贪欲嗔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殖众德本,是名无慧方便缚」。一切凡夫众生都可以称为菩萨,甚至也可以称诸位是佛,不过是因地上的菩萨、因地上的佛。像法律规定,国民具有被选举为国家元首的资格,至于谁可以当选,要看他平生的努力,看他的学问、道德、行为够不够。他虽然当选为元首,他还是国家的国民。这是用来说明一切众生,生来个个具备作菩萨的资格,即使他是外道乃至魔,他的善根被烦恼习气所掩盖,有一天他把黑幕拉开了,恢复他的自性光明,他也能成佛。这是佛教真正的精神。所以佛眼看一切众生最究竟处,对魔外道没有差别,绝对的慈悲,绝对的平等。

佛法要我们这些菩萨,去除贪、嗔、痴、邪见来修,我们反而是以贪欲嗔恚邪见来修菩萨道。简单的例子,我们在佛堂念佛,如果有人的衣着在我们看起来不如法的话,就会一面念佛一面瞪他一眼,嗔恚心就来了,因为我们认为这样才对,他那样就不对。纵然在弘法在利生,心中贪嗔痴等烦恼一点没有动摇。大的例子也有,有些人发菩萨心发得过头,看到朋友或家人不信佛,气得睡不得觉,讲人家会下地狱,那个态度就是嗔恚心。如果拿宗教情绪来看,会觉得他是好的佛教徒,但是在我看来,他很可怜。你学你的佛,别人作他的人,各有各的路,你学佛究竟对了没有,别人作人究竟错了没有,都是问题,不要用一个尺码来看全世界所有的人。老实说,朋友或家人,可能就是看了你这神神经经的样子才不信佛的。这就叫作无慧方便,所以把自己束缚起来了。虽然也是行菩萨道,因为自己没有智慧方便,因为以贪欲嗔恚邪见等(包括心理各种状态,包括百法明门论各种心所而起的烦恼),来殖众德本,虽然是作好事,但还是有所挟带。应该以无所求、无所愿、无所得的心情来做好事,才是真正的菩萨在殖众德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