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许多电影导演都热衷使用宝丽来创作。例如,塔可夫斯基就曾拍摄过一系列极富诗意与乡愁的宝丽来相片;维姆·文德斯影片里的主人公也常常举起宝丽来相机,而他本人亦是宝丽来的「狂热信徒」……

MAB当期展览艺术家 Julian Schnabel 最为人熟知的身份同样是导演,《潜水钟与蝴蝶》作为其长片代表作,曾斩获多个奖项。10月27日(周六),知名作家、译者及当代艺术评论人btr 将以这部电影为切入点,尝试探讨电影与宝丽来摄影语汇间的交叠,以及两种艺术创作的多样可能。

意识的显影

宝丽来摄影与电影

Time: 2018.10.27 3:00P.M. - 4:30P.M.

地点:MAB现代艺术基地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2号楼)

Venue: Modern Art Base

(Building 2, Bridge 8, 10 Jianguo Middle Road,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嘉宾:btr

Guest: btr

主办:MAB现代艺术基地

Organiser: Modern Art Base

btr

作家、译者和当代艺术评论人

其关于城市生活、文学、电影及当代艺术的评论及写作散见于歌德学院在线杂志、《周末画报》、《艺术界》、《艺术论坛》、《Timeout 上海》等刊物。曾担任2012年大声展文学单元(北京)及2016年朱浩摄影展《就像电影一样》(10 Corso Como)策展人。2014年创办微信公众账号“意思意思”。

主要出版:《迷走·神经》(新经典,2013)、《迷你》(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意思意思》(中信出版社,2017)

主要译作:保罗·奥斯特《冬日笔记》(九久读书人,2016)、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雅众文化,2017)

在美国艺术家及导演朱利安·施纳贝尔的电影《潜水钟与蝴蝶》里,罹患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的《ELLE》杂志主编 Jean-Dominique Bauby 努力眨动全身瘫痪的身体里唯一可以活动的眼睛,来确认护工朗读出的字母表里他想要的那个字母。「J-e」(我)……「v-e-u-x」(想)……「m-o-……」(死,mourir的开头两个字母)。清醒的意识在一个又一个字母累积出的单词、在一个个单词叠加起的句子里渐渐浮现。

这个过程与宝丽来照片的显影过程极为相似。按下快门的瞬间,相纸上似乎还什么也没有,但意识的种子已然埋下。在随后的数百秒里,意识才逐渐显影,先是一个模糊的轮廓,随后渐渐清晰。像魔术,也像那个古老的中国成语 --「灵光一现」。

朱利安·施纳贝尔使用一台罕见的硕大的20”x24”风琴宝丽来相机拍摄,那笨重的机身与Bauby那因为瘫痪而无法挪动的身体并无二致;然而,他们又都有那样一种勇气和创造力,得以将限制转变为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新的可能性。

-- btr

Le Scaphandre et le papillon

潜水钟与蝴蝶

导演: 朱利安·施纳贝尔

上映日期: 2007.5.23(法国)

1995年12月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袭向了家庭事业双得意的杂志主编让-多米尼克·鲍比。他的脑干突然中风,继而引发极其罕见、概率极低的闭锁症候群。罹患此症的吉恩全身瘫痪,只有左眼尚能自由活动。他形容自己就如同困在潜水钟里一般,身体被紧紧箍住,无法动弹,而心灵却像蝴蝶一样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飞翔。让凭借着左眼和顽强的意志以及语音矫正师的协助,与世界做着无声的交流……

2007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技术大奖

2007年AFI电影节观众奖最佳影片奖

2007年波士顿影评人协会最佳摄影/最佳导演/最佳外语片

2008年法国凯撒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编剧奖

转瞬:朱利安·施纳贝尔

Instant: Julian Schnabel

距离「 转瞬:朱利安·施纳贝尔 (Instant: Julian Schnabel)宝丽来作品展」闭展仅剩最后10天。在近两个月的展期内,32帧罕见的大画幅宝丽来相片仿佛为我们重新上演了 Schnabel 近十年间的工作、生活和亲密关系。在展览结束之前,我们期待与你一起了解更多作为导演身份的朱利安·施纳贝尔。10月27日(周六),Modern Art Base 期待你的到来!

*活动参与方式

关注公众号 ModernSpace,发送留言『姓名+联系方式』,即可免费报名参与。

点击下图订阅季度杂志,即可获赠隔热杯垫组合一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