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竟也成为一个话题?20多岁时,没有过多事业基础,凭着一腔爱情,结婚生子,似乎一切都很轻松,顺理成章。倘若放在今日,生不生孩子真会成为困扰自己的选择题。

怀孕的十个月,就算自己不介意、可勇猛如往常,但大概率下公司断是不会将新的重要的开拓性的任务交由一位身怀有孕的女性去负责,这也就意味着丢失了一次重要的嘉奖机会,晋升机会。若身体还算争气,用不着三天两头请假,能保证现有手头工作有质有量地完成,已属万幸。一旦孕期反应明显,频繁请几天短假,简直就是职场灾难。生完孩子的三、四个月产假期,更是令人彻底在公司消失了存在感。从前以为非你不可的工作其实照样有他人能胜任完成。一边被刚刚出生的娃娃整日整夜地折腾,人生最缺觉的一段日子;一边是隐隐的职场位置分分钟被替代的危机感。三十五岁以后的年纪在生不生娃、到底要不要生二胎的问题上就是这样反复无常、慎之又慎地权衡着得与失。

年轻时拥有的不多,干过几年活儿,虽非菜鸟,却也非位高责重的主管甚至经理级别。直属上级大多不过是个部门主管,此类的中层干部在企业是最有人情味儿的,尤其对基层员工而言。你常常请假去做个检查、身体不适请两天假、几个月产假在家,都有他们兜着,一切的一切就是完完全全依照国家劳动法和公司人力资源政策来执行。危机感?哪里谈得上?工位的一排甚至好几排都是干一样活儿的年轻同事们。几个月产假放完,不过是返回那个空着的工位而已。

而三五以后,生不生娃完全就是一道复杂的金融计算题。不少在这个年纪已拼到一份主管职位,甚至经理或合伙人。那是什么?

你的直属领导往往就是大老板,他/她每天想地都是如何赚更多的利润,如何在市场浪潮中公司的大船能够乘风破浪生存下来甚至能发展得更好,现在的内部管控哪里成本过高还有压缩的可能……他/她希望并且也需要精英骨干们能够如他/她,站在他/她同样的立场,朝九晚五是断断不可能地了,那是给基层员工的schedule。而你眼看着自己分明就是那个战斗力减损而人力成本支出却未减少的一个元素。

新的Case大老板仁慈地考虑到你的身体而交给其他部门,Oh my god,在企业里拼杀,谁拿到艰难的任务,第一个想法其实并不是找地儿去哭哇,而是要开酒庆祝鼓舞士气。拿下了难啃的Case,一来,显示大老板对你的足够期待;二来,一旦任务完成,便是丰厚的奖金回报和履历上一份沉甸甸地战绩打卡。

年轻时离开工位几月,在乌泱泱的写字间望去,一个空置的工位是不会被任何人惦记的,谁也不会多一分精力能关注到你。主管位,独立办公室呢?明显的僧多粥少、众多巴巴的眼睛盯着的地方。就算有幸遇见一个彼此兄弟姐妹情深、没有职场内斗的企业,单单想着自己的办公室要空上三个月,你自己哪里又能做到分毫不介意、心安理得地在家呆着而无丝毫的危机感?

先生、家人对自己不够理解,他们觉得“不就是生个孩子吗?”、“女人终究要生孩子的“。男人永远不会懂得一辈子在追求安全感的女人是如何在这件事情上的纠结。你们又不用休几个月产假,你们又不会面对职场存在感连续消失几个月的危机感。凭本事的十几年里争取到一份不错的职位,努力上,定断是一分不少的和男人一样付出,晚上抱着枕头大哭一场第二天继续拼搏的日子只会更多。父母那一代人几乎都是在只有国有企业的经济时代生下儿女的,现代职场上的、面对客户的压力就算他们知道,哪里又能真正切身替你懂得?

所以,我们算来算去、纠结来纠结去,都是自然,应该被理解。事实上,也确实是大多数35后女性最终被传统观念左右,明知生孩子可能确实会丧失一次晋升的机会却还是去选择生娃。看,也许我们那种反覆无常、纠结矫情不过就是想讨得先生的温柔、家人的理解,一句话“大不了我养你”、“谢谢你为我做出这么大牺牲”早就可以让我们义无反顾地选择辛苦怀胎十月。

作者:史蒂芬妮D

來源:简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