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仙岩人文】“夏日青莲”朱自清——情醉女儿绿

“夏日青莲”朱自清——

情醉“女儿绿”

作者:黄卫东

人物名片: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原名自华,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后移居江苏扬州。1916年中学毕业并以扬州市第一名的成绩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诗人、散文作家、著名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曾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对朱自清宁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精神给予称赞,赞扬他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九十五年前的深秋,一个薄阴的天气。

    温州大罗山西麓,仙岩梅雨潭畔,一位文质彬彬的青年学者,徜徉于纷纷扬扬的“黄梅细雨”之中,捕捉那碧波荡漾中离合的神光……

    顷刻间,激情便由然而生,“那醉人的绿呀,……着实可爱。她松松地皱缬着,象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象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他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也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的绿壁,游过西湖,也到过秦淮河,不是浅、深的绿,就是淡、暗的绿,却从未见过仙岩梅雨潭如此奇异而醉人的绿!

    “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他那博爱之心恰似涓涓清泉自然倾泻而出,定格成仙岩一幅亘古不竭的“瀑流”画卷。

    他如此醉心,如此痴迷于梅雨潭的一汪澄碧,情不自禁地用手轻抚着她,“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他又掬她入口,“便是吻着她了”,并从此送她一个饱含深情又极富创意的名字——“女儿绿”。何也?是缘于他祖籍之地——绍兴的世人皆知的“女儿红”么?

    他,就是著名散文家、学者、爱国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他是仙岩“绿之魂”的缔造者!

    朱自清先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两度来访梅雨潭之后,以其秀丽的笔触和洗练的语言创作并发表了一篇著名而经典的散文《温州的踪迹·绿》,蜚声海内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从此,无数热爱大自然、爱好文学艺术的各界人士,尤其是莘莘学子们纷至沓来,不断探寻梅雨潭奇异而醉人的“女儿绿”;从此,梅雨潭就逐渐成为仙岩风景名胜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景点。

    当你探寻了梅雨潭的“女儿绿”之后,你会发现:朱自清先生之所以如此地钟情梅雨潭,原来是有原因的啊!

    首先是仙岩拥有得天独厚的奇异自然风光。自古就有“九狮一象之奇、五潭二井之秀”的美誉。各种惟妙惟肖的象形岩石遍布山野,各色娇妍花卉一年四季次第开放。仙岩山不仅是一座地质地貌大观园,是一座植物生物学基因库,还是一座重要的城市生态屏障。

    再者,仙岩积淀着丰厚悠久的人文历史,是一块集儒、释、道三家文化元素于一体的风水宝地。这里有温州最早的传说故事——轩辕黄帝在梅雨潭边炼丹成仙;有温州出土青铜器最多的商周时期的土墩墓;有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为仙岩的旅游历史文化留下的开篇之作——《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仙迹》;有宋代真宗、神宗及明代世宗先后赐匾额的千年古刹“圣寿禅寺”;……仙岩山不仅滋生并促成了亘古而厚重的道家文化,孕育并蕴蓄了悠久而绵长的儒家文化,还容续并承载了空灵而深远的释家文化。

    由此可见,仙岩风景殊胜,人文渊薮!

    由此可见,朱自清先生笔下诞生出来的仙岩梅雨潭的“女儿绿”,其实就是仙岩丰富而厚重的文化体现!

    2006年12月25日,朱自清次子朱润生(中)夫妇来访仙岩梅雨潭,作者有幸为其导游并合影留念。左二为朱润生次子朱小涛,右一是马亦钊先生。

    因为朱自清先生“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乃至世人惊诧!因为他的《绿》,直叫多少诵读者魂牵梦萦!

    仙岩梅雨潭,梅雨潭的“女儿绿”啊,你在九十五年前绿醉了一代文学大家!从那以后,你就成了千千万万人的梦中情人,直至永远!

    又是一年秋风劲,何处觅风景?

­­    ——仙岩梅潭最动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