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习惯,它们也许曾是你成功路上的助推剂,但有些习惯却潜藏着“魔鬼”,会在不知不觉间让你受到伤害,阻碍你走上更成功的道路。

《习惯力》作者古德史密斯提供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助你消除潜藏失败危机的“魔鬼习惯”。重新认识自己,找出问题关键,你的成功“导航系统”将更高效、精准。

我们必须停止用“非黑即白”的方式来看待自己的行为,并非所有的行为都是黑白分明的,有些行为是中性的,既不好,也不坏。打个比方,比如有人觉得你的脾气不是很好,于是你决定改变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形象。你告诉自己:“我要让自己的脾气变得好一些!”你会怎么做呢?

别想着把自己变成好相处的人,

想着不再做个混蛋就行

对很多人来说,让自己脾气变好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需要采取一长串的积极行动。首先你必须学会对人礼貌,经常说“请”“谢谢”等,懂得更加耐心地聆听别人,在言语上表现出对别人充分的尊重等。

事实上,你必须把自己以前所有不好的行为转变为积极的行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他们需要在性格上做出巨大改变,其难度不亚于让一个人改变宗教信仰。根据我的经验,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能够同时改掉许多坏习惯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他们可以一次改正一个,但几乎不可能一次改掉多个坏习惯。

幸运的是,想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容易相处的人,还有一个更简单的办法,就是不再做个混蛋。这并不需要你付出太多,你不需要想出新办法来改变自己的性格,也不用每天给自己布置一大堆任务,更不用时时告诫自己要说好话恭维别人,或者用一些善意的谎言来缓和办公室气氛。你只要什么都不做就可以了。

◆当有人在开会的时候提出一个不是那么聪明的建议时,不要去批评,什么也不要说;

◆当有人对你的某个决定提出质疑的时候,不要立刻争辩,也不要为自己找借口。闭上嘴巴,静静地考虑对方的建议;

◆当有人提出一个对你有帮助的建议时,千万不要告诉对方你已经知道了。说声“谢谢”,然后保持沉默。

这并不是一种语言练习。事实上,这些建议的美妙之处恰恰在于它们做起来非常简单。如果让你在“变成一个好人”和“不再做个混蛋”之间选择,你觉得哪个更容易?前者要求你采取大量的积极行动;如果选择后者,则什么都不用做。

设想一下,你面前有个盒子。要想做个好人,你需要在盒子里堆满各种微小的积极行为,你每天要用很多细微的行动来为自己树立一个新的形象。你要用很长时间才能把盒子装满,要想让人们注意到盒子已经满了,则需要更长的时间。相反,“不再做个混蛋”并不要求你有任何新的行动。你不必用任何东西来装满盒子,只要把那些消极的东西倒出去就可以了。

当你逐个了解这些人际关系问题并将它们跟自己的行为进行对照的时候,记住刚刚说过的这一点。你会发现,纠正错误行为并不需要进行大量练习,也不需要有任何超自然的创造力,你只需要用一点点想象力来停止以往的某些行为就可以了。除此之外,你什么都不用做。

20个常见的坏习惯

在停止错误行为之前,首先我们必须找出那些最普遍的错误。

它们并不是技术上的问题,我对技术问题实在是无能为力。如果说你是一名棒球运动员,我是一名教练的话,我并不能教会你怎样打出曲线球,那是击球指导员的事。我只能告诉你该如何跟其他队员配合,怎样更好地完成比赛,而不是该怎么打球。

它们也不是一些不可改变的性格障碍。我并不是心理医生,所以不可能通过一本书来达到那些必要的药物治疗效果。如果你需要心理上的指导,不妨向医生咨询。

我们在这里要讨论的是行为,是许多人身上每天都会表现出的那些令人讨厌的行为,那些只会极大地危害你职场生存的行为。它们并不会发生在真空当中,只有当人与人之间进行互动的时候,你才能体会到这些行为所带来的影响。具体来说,这些行为包括:

  1. 求胜欲太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打败对方,无论这样做是否值得;
  2. 太喜欢加分:不管有没有必要,每次讨论的时候总是要发表一番自己的见解,对别人进行提示或引导;
  3. 太喜欢点评:总要对别人的说法评论一番,把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人;
  4. 总是发表破坏性评论:总是为了让自己的言语听起来更深刻、更诙谐而说出一些不必要的讥讽的话;
  5. 喜欢用“不”“但是”或“可是”开头:过多地使用否定式过渡语,实际上是在告诉对方,“你错了,我才是对的”;
  6. 告诉世界你有多聪明:总要告诉周围的人你比他们想象的更聪明;
  7. 乱发牌气:经常在愤怒的时候跟人沟通,把情绪波动作为一种管理工具;
  8. 否定别人或故作高深:总要用自己的负面思维去影响周围的人,即便是在毫无必要的时候,比如“让我来告诉你这样做为什么不行”;
  9. 隐瞒信息:为了使自己占据一定心理优势而拒绝分享信息;
  10. 不懂得赞赏:不懂得表扬或激励别人;
  11. 喜欢抢功:总是高估自己在某项工作中的作用;
  12. 喜欢找借口:总是把自己的坏习惯归结为某种无法改变的原因,以此来为自己的行为开脱;
  13. 把一切都归咎于过去:总是把自己的失误或缺点归咎于以往的人或事,其实是在掩饰自己的过失;
  14. 偏袒拍马屁的下属:不能公正地对待周围的人;
  15. 拒绝道歉:拒绝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拒绝承认错误,不承认自己的行为影响到了其他人;
  16. 不懂得聆听:不能耐心地听完对方的讲述,总是催促或暗示对方快点进行下一项,快点结束;
  17. 不懂得感激:不懂得说“谢谢”,总认为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理所当然的;
  18. 惩罚报信人:错误地攻击那些本来想要帮助你的人;
  19. 乱找替罪羊:总是把自己的过失推到其他人头上;
  20. 过于强调自我:把自己身上那些无法改正的缺点看成是一种美德,总是强调“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换个反应,把身边的人变盟友

或许《君主论》作者尼科洛·马基雅维利(Niccolo Machiavelli)会把这些坏习惯看成是一种美德,并告诉人们该如何利用它们来打败对手。但我不这么认为。

必须承认的是,当我们把这些恶习一一列举出来时,你还是会感到它们是极其可怕的;而当所有这些行为同时出现时,你很可能会感到一种巨大的恐惧。想想看,如果周围的同事都有这些习惯,还有谁会想要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工作?但事实上,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

值得庆幸的是,这些恶习很少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大多情况下它们都是分散出现的,可能你的某个朋友会表现出一两个上文提到的恶习,而另外一个朋友则会表现出另外一两个。这一点的确让人高兴,因为它会让我们的工作变得简单很多。

更让人高兴的是,这些恶习大都非常容易克服。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举个例子,要想克服“不懂得感激”的恶习,你只要记得经常说“谢谢你”就可以了;要想克服“不会道歉”的恶习,你只要记得经常说“对不起,下次我会做得更好”就可以了,要想克服“惩罚报信人”的恶习,你只要想象一下,当自己处于类似情况时,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就可以了;要想纠正“不懂得聆听”的缺点,你只要学会闭上嘴巴打开耳朵就可以了。不过这些方法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想必大多数人都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它就像系鞋带、骑自行车,或者其他类似的生活技巧那样简单,可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会对生活中可以用到这些技巧的机会视而不见,以致慢慢生疏。

回头看前文提到的20个魔鬼习惯,对照着检查一下自己。通常情况下,你不大可能同时拥有所有这些坏习惯,你所拥有的坏习惯甚至不会超过6~8个,而且在这些坏习惯当中,也并非都已经严重到令人担心的地步。有些习惯可能会表现得比其他习惯更加严重。

如果在20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说你喜欢“借题发挥”,那不妨暂且不去考虑这个问题;但如果20个人中有16个人说你有这个坏习惯,那你就要开始纠正了。就这样,对照清单,一点一点地把急需改掉的坏习惯删减到只剩下一两个,然后你就知道该从哪里开始了。

作者:[美] 马歇尔·古德史密斯,[美] 马克·莱特尔

来源:《习惯力》

荐书:杨瑞

导言:杨瑞

编辑:木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