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在近日梅州举行的《唱响新时代 迈向新征程——2018梅州市“迎新年·颂党恩·展新貌”大合唱》系列活动中,嘹亮的红歌唱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士气。

在梅州这块红土地上,革命先烈的故事仍在传颂,不朽的精神依旧振奋人心,在新时代下,这些精神不断激励着梅州砥砺奋进。

近年来,梅州市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兴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为契机,做好红色资源的开发和红色基因的传承,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激发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精气神。

铭记光辉历史 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1929年10月,朱德率领工农红四军6000余人,从福建省武平县象洞乡行军到蕉岭县的南磜镇石寨村……”日前,蕉岭县在美丽乡村培训学院举行围龙讲堂·“学讲话、讲故事、谈感受”百姓宣讲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讲座。蕉岭县博物馆讲解员李敬彤、“感动蕉岭”十大人物何招英、心连心义工协会副会长汤娜等百姓宣讲团成员为现场观众带来精彩的演讲,他们以朴实的语言,将一段光辉历史娓娓道来。

革命先辈的故事在今天成为梅州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后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接再厉。梅州是广东省唯一全域纳入原中央苏区规划范围的地级市、广东省重点革命老区。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这里还孕育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开国元勋叶剑英元帅,以及古大存、李坚真等大批革命前辈和肖向荣、曾国华、邓逸凡等29位共和国将军。

梅州有不少优秀儿女为中央苏区的巩固和发展,贡献了智慧、青春甚至生命。据不完全统计,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梅州人民为革命牺牲了4500多名英雄儿女,其中有名姓的3492人,无法查考名姓的有1000多人。

土地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梅州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创建了五兴龙、蕉平寻、饶和埔、梅埔丰革命根据地。后来,梅州各边县根据地的斗争与赣东南、闽西根据地连在一起,成为赣西南、粤闽赣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央苏区的创建、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残阳暮霭深秋,三河坝三千忠骨收。”老一辈革命家饶彰风所作《沁园春·忆故乡大埔》,描述的就是著名的三河坝战役。“1963年底兴建烈士纪念碑时,散落在笔枝尾山上的枪枝、刀、骸骨不断被挖掘出来,工人在山头挖出的烈士骸骨装了满满四大水缸,部分散落在山间的骸骨经风吹日晒已经变成了碎片。”大埔县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甘海洋说。由此可见当年战斗的惨烈和革命烈士的英勇。

而地处梅县区梅南镇的九龙嶂则是粤东较早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是粤东北地区革命斗争的大本营。在这片热土上,彭湃、周恩来曾留下革命足迹,朱德、林彪、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等开国元帅和粟裕、谭政、罗瑞卿等大将也在这里战斗活动过。据不完全统计,在长达20多年的革命斗争中,发生在九龙嶂根据地及周边的战斗233场,牺牲烈士1276人,其中红军烈士302名,九龙嶂因此享有“粤东北井冈山”称誉。

三河坝战役遗址、梅南九龙嶂、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交通中站旧址……一个个红色遗址,见证了梅州人民为中央苏区的巩固和发展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苏区精神,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这些革命故事蕴含着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红色基因,值得深度挖掘和广泛传播,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说。

保护革命遗址 打造旅游精品线路

“全省保留完整、字迹清晰、内容不同的红军墙标共304条,平远有123条,其中单仁居镇就有114条……”在平远县仁居镇红军纪念园,讲解员正在给游客介绍这里的红色历史,这里有民国广东四大银行金库旧址、仁居红四军第一纵队革命旧址两个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9年至1930年间,红四军在朱德、陈毅、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带领下三进平远,两度驻扎仁居镇宣传革命思想、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留下了光辉足迹,因此仁居镇不单红军墙标多,红色遗址也不少。

为保护这些红色遗址,平远县将当年红四军召开群众大会、宣传革命真理的地方——仁居镇东较场打造成了红军纪念园。该纪念园是广东第一个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为主题的纪念园,规划面积200多亩,包括展馆区、纪念塔区、纪念亭区、休闲区4个主要功能区,馆内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图片和实物,生动反映了平远革命历史。

硝烟散尽英魂存,精神不朽铭在心。革命先辈在梅州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一批宝贵的历史遗址遗迹。据统计,梅州全市共有革命遗址366处,这些革命遗址都是梅州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先烈、革命事件留下来的重要史迹,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梅州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印记。2016年,梅州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梅州市加强革命遗址、旧址、纪念设施修缮工作方案》,从2016年到2018年,三年时间每年拿出1000万元,投入革命遗址的修缮工作。

近年来,梅州积极打造原中央苏区县红色旅游品牌,强化红色旅游教育功能,打造了叶剑英纪念园、大埔三河坝战役纪念馆、九龙嶂革命斗争纪念馆、五华县古大存故居、丰顺县李坚真纪念馆等国家和省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并形成了一批经典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沿着梅县区梅南镇水美村蜿蜒的村道驱车而入,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二堂二横”屋式的客家传统民居——星拱楼,屋前“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几个大字赫然入目。每逢节假日,九龙嶂革命斗争纪念馆和九龙嶂红军烈士纪念碑总会迎来一批又一批的游客,瞻仰革命遗址,重温革命星火闪耀九龙嶂的那段历史。纪念馆建成并被省委命名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已成为全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在2018年广东省旅游局重点打造的“南粤星火路”“中央红色交通线”“粤北长征路”等1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梅州10个地点被纳入其中5条红色精品线路,分别为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叶剑英纪念园、平远红军纪念园、大埔县青溪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大埔中转站和秘密仓库、枫朗南方工委机关旧址、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和东江军事政治学校旧址、雁南飞茶田景区、客家公园。

今年,红色路线游在各地兴起,“五一”、国庆等节假日,这些红色景点、红色精品线路便会吸引一批批本地或外地的参观者,前来了解发生在梅州的革命历史,学习革命先辈的不朽精神。

讲好革命故事 激发干群奋进力量

盛世欢歌,豪情满怀。近日,梅州举行了《唱响新时代 迈向新征程——2018梅州市“迎新年·颂党恩·展新貌”大合唱》系列活动,迅速在全市各地掀起了一股“红歌”热,蕉岭、梅江、梅县、大埔、平远等地相继开展合唱活动。在活动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等一首首旋律悠扬、斗志昂扬的歌曲在回荡,令人心潮澎湃,展现了全市干部群众全新的精神面貌。

据了解,“迎新年·颂党恩·展新貌”大合唱活动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接下来,市直机关单位和8个县(市、区)都启动了大合唱活动,最后选出14支代表队参加年终大合唱展演。

这个大合唱活动,提振了梅州广大干群的士气,鼓舞了他们的斗志。“让我们唱响伟大祖国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时代主旋律,为奋力开创梅州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谱写新的光辉篇章。”梅州市委宣传部部长陈晓建在活动上表示。

梅州具有丰富的革命历史,这些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对党建工作的开展、干部的培养、群众的文化熏陶等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依托三河坝战役遗址,今年8月,大埔县三河坝干部学院挂牌。该学院是全市首家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的干部学院,学院将进一步挖掘利用大埔及闽粤赣周边地区红色资源,研究规划设置一批专题培训特色课程、现场教学点和特色精品路线,培养一批有理论建树的骨干教师,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集革命传统教育、党性党史党风教育、干部教育培训合作于一体的重要基地和实训平台。

“1949年,国民党胡琏兵团窜入梅县到处搜捕共产党人,张荣娇紧急召集十几名男女青年,在她家灶房用大锅一边煮水一边烧毁文件,有效保护了党组织……”在梅江区三角镇乔琳公祠,老党员张伯娓娓讲述乔琳公祠的红色故事和人物事迹,参观者听得入神。

在梅州,从南到北,从城乡到基层,一个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了老百姓家门口的“红色学堂”,基层宣传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正在被打通。8月,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全市试点,丰顺在县、镇(场)、村(社区)共开办了3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流动实践队,分类分层分众开展实践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丰顺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在一系列的措施下,梅州的干部群众以党员为模范,在各自岗位上发挥新时代的革命精神。

在丰顺县北斗镇拾荷村,69岁的老党员李清路常常骑上摩托车,走乡串寨,向村民宣讲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和村民探讨乡村发展的思路,“讲清楚‘三清三拆’的意义,工作就好开展。”在干群合力下,荷树墩拆除了违建、高锡自然村建成了文化活动中心……

今年,丰顺县开展“我为乡村振兴添光彩”主题实践活动,为政治思想好、热心公益事业的无职党员设置了政策法规宣传、社会治安维护等十类岗位,让无职党员积极建言献策、服务群众、贡献力量。在主题实践活动中,该县还以争当四个“先锋”和评选“党员先锋”为载体,促使党员立足本职、发挥作用,激励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动全县形成“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员当模范先锋”的强大合力。

【来源】南方日报

【全媒体记者】陈萍

【摄影】何森垚 袁群华

【通讯员】辜昀玥

【作者】 陈萍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日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