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新疆晨报讯 (文、图、视频/首席记者 余梦凡)“很多人一进门就问店名的来由,尤其是刚开店那几年,我都记不得回答过多少遍。”10月22日10点30分,乌鲁木齐市青年路女友饺子馆,48岁的郭爱云放慢了抹桌子的速度,抬头望向窗外笑笑:“我们也没想着用店名来吸引顾客进门。开店这15年,能留住回头客还得靠饺子的味道。”

(女友饺子馆热腾腾的饺子出锅)

饺子馆名叫“女友”,“女友”是谁?

首府的饺子馆不少,店名有以地域突出特点的,例如“xx东北饺子王”“xx山东大馅饺子。也有以店主自己名字命名的,比如“张三私房饺子”“李四手工水饺”。而以“女友”命名的,还真没听说过第二家。

女友饺子馆在青年路上,门口就是由西向东的“油库”公交车站点。

“老王!拖完地快把水烧上。”地板胶被郭爱云的丈夫王士正拖得反光,50岁的他听到妻子“发号施令”,笑眯眯地连连应声,举手投足间都是恩爱。难道,这店名是和店家夫妻年轻时的恋爱往事有所关联?

“哈哈哈,你不是第一个,数不清的顾客都这么问过我!其实‘女友饺子馆’和爱情故事啥关系都没有,也不是老王给我开的。”郭爱云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刚开店时加上我店里就两个女同志在忙活,那年我已经33岁了,下决心要通过这个店来维持自己的生计,让大家认可我们女性朋友的手艺,所以给饺子店起名‘女友’。”

(郭爱云就是女友饺子馆的“女友”)

饺子6到7毛钱一个,来人现包中午2点迎客

12时30分,阳光渐渐从朝南边的窗户投射进来,店里亮堂许多,也温暖许多。看着妻子开始切韭菜和茴香,王士正赶忙准备切白菜。他1998年从老家河南南阳来新疆,比妻子早两年。王士正50岁,黑黑的眉毛与圆圆的眼睛还是可以看得出他年轻时的帅气。

“很多客人进店会问我,‘饺子店是不是你给女友开的?’嘿嘿嘿,那是不可能的,15年前我们俩的孩子都上小学了。话说回来,结婚前,她的确是我的女友呀。年轻时我的家境不太好,也给她开不起饺子店。这个店一直都是她在操心,我是后来几年才开始帮忙的。”王士正的话音刚落,正在挑虾线的郭爱云连忙补充:“人俊不俊,有没有钱都是其次的,我看中的是他善良,肯上进!”

只有两个人手,做活进度自然有些慢。13时,当别的饺子店已经迎来好几波客人的时候,女友饺子店才开始进行拌馅儿的环节。店里的饺子按食材成本分为6毛和7毛两种规格。常吃的韭菜肉、芹菜肉、茴香肉、皮芽子肉等馅料饺子每个6毛,纯肉、香菇肉、鸡肉虾仁等馅料的饺子每个7毛。最近一次调整价格,还是8年前的事儿。

“我们要羊肉皮芽子饺子,50个。”13时30分,两位顾客推门进来。“我们中午2点才开始卖饺子,要不您先去别家吃吧。”夫妻二人异口同声。14时,店里正式开始了一天的生意,六张桌子很快被坐满,现点现包的老规矩让夫妻二人十分忙碌。

“他们家饺子味道好,汁儿多肉香,咸淡味也刚好。现包现下吃起来就是要比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新鲜好吃。”老顾客刘明忠心甘情愿在店里坐等20分钟,就是为了等待这一口美味的饺子。

(中午用餐高峰,郭爱云正在抓紧时间包饺子)

15年:路宽了,“女友”的马尾辫没了,顾客从新婚到孩子上中学

43岁的张小东早年从甘肃老家来新疆当兵,现在已经在乌鲁木齐安家落户。他三天前从和田办完事回到乌鲁木齐,今天特意从幸福路过来吃饺子。等了足足半个小时,饺子终于上桌。他夹起一个圆鼓鼓的饺子,满满地裹上蘸料小碟里的辣子和醋,狼吞虎咽地下了肚,连连点头:“好吃,好吃!”

张小东回忆,第一次来吃饺子的时候,他才刚结婚,现在孩子都14岁了:“那时候大姐的头发还不是这种短发烫发,是扎了一把的马尾辫。说实话,相比起店名,我更关心饺子的味道。十几年了,没变过,还是那个味儿。哦对,没变的还有老板娘的耿直脾气,说中午2点开始营业,绝不会提前。”

开店15年,地板胶和桌子换了四次,消毒柜换了四个;途经店门口的25路和4路公交车退出了历史舞台,801路已经改了线,变宽的马路新增了BRT2号线,靓化工程让沿街门面看上去焕然一新。王士正细数着这些变化,以及他和爱人惟一一次旅游:今年5月去吐鲁番旅游过一次。早晨去,晚上回,第二天准时开门。

刚开店那几年,食客们问得最多的就是店名的来历。这几年,被问最多的问题是饺子店将来的发展。“我们就一个女儿,她还在读书,也没有想开饺子店的想法。我们两口子岁数越来越大,干起活来越来越力不从心。很多老顾客大老远跑来就为了这一口饺子,我们现在趁还能干得动,就尽力做好每一天,如果找得到合适的人接手,女友饺子馆就会一直开下去。如果找不到,那就干到我们干不动为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