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说,日本人的诱饵是一个化名叫廖雅权的日本女子,比黄浚小十八岁的她本名南造云子,以一个失学青年的身份来到南京,在汤山温泉招待所做服务员,由此勾搭上了黄浚,窃取了很多重要情报。1932年初,汪精卫出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亲日的汪精卫对在日本求学过的黄浚颇有好感,便让黄浚兼任机要秘书。

​战争年代,拼的不只武器,还闪现着谍光秘影。有可能一时疏忽,就输掉一场战争或者送掉身家性命。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加剧了在我国华北地区的推进,整个战局岌岌可危。为应对这一惨重局面,蒋介石8月5日在南京官邸召开会议,商讨抗日良策。

根据会议讨论结果,蒋介石当晚下令采用“以快制快”策略,即趁日军主力集中华北之时,中国军队乘机率先歼灭其在上海的海军陆战队。同时对长江的瓶颈——江阴要塞施行封锁。一方面阻止日本军舰由上海沿江西进攻南京;一方面捕捉当时正在长江中下游宜昌、武汉、九江、南京等口岸的日本军舰与商船,以收先声夺人之效。

作为重要的国防军事机密,除蒋介石、汪精卫、白崇禧、何应钦以及国防委员与会者和担任会议记录的侍从室秘书陈布雷、机要秘书黄浚外,无人知情。

但就在命令还未下达到有关部队时,日军方已经先行一步,长江中上游的日本军舰和商船共20多艘,忽然在8月6日至7日极短时间内全部启航,加速下驶,奋力冲过了江阴江面。重庆、武汉、南京一带的日本侨民都中止了一切活动,即时疏散。

8月8日,蒋介石收到战报,海军仅扣留了两艘日本小商船,老头子不由惊出一身冷汗,这是有人走露了风声啊!

战争的失利,足以让蒋介石恼羞成怒,可是还有事情是危及到他本人安全的。

​据说有次蒋介石在出席南京中央军校的“总理纪念周”活动,为了保证蒋介石和师生们的安全,自然是戒备森严,宪兵军警荷枪实弹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严密监视进出场的汽车,并检查通行证与车辆号一一登记。

但就是在大家等候会议开始,翘首期盼领袖训话之际,军校总值日官忽然宣布有两名可疑人员混入进来,正在搜捕,所有人不得擅自出列。

原来在登记进出小轿车数和人数中,发现有一辆轿车不是参加该纪念周的,被发觉后又乘这辆汽车逃离了军校。

试想而知,假如没有发现的话,有可能蒋介石在训话的时候,就被刺杀。后来经过深入审查,该轿车系行政院的车辆,幕后指向了行政院机要秘书黄浚,而当天黄浚本人是没有出席活动的。

黄浚,字秋岳,又称哲维,别号壶舟,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生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一说1891年),17岁自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毕业,后来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接受日式教育。

由于他善作旧体诗文,被许多风流名士视为后起之秀。1931年,国民党元老林森担任国民政府主席赏识黄浚才学,将其调升为行政院主任秘书。

1932年初,汪精卫出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亲日的汪精卫对在日本求学过的黄浚颇有好感,便让黄浚兼任机要秘书。因此,虽然位置不算很高的黄浚得以参与一些高级别会议。

黄浚因为留学日本,结交了不少日本在华人士。由于其风流成性,贪图奢华的性格,让日本间谍机关搭起了他的注意。

​据说,日本人的诱饵是一个化名叫廖雅权的日本女子,比黄浚小十八岁的她本名南造云子,以一个失学青年的身份来到南京,在汤山温泉招待所做服务员,由此勾搭上了黄浚,窃取了很多重要情报。

不仅自己如此,黄浚还将在外交部供职的26岁儿子黄晟也拉下了水,先后纠集、收买了国民政府内部一些亲日的失意高级军政人员,组成了汉奸间谍组织。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廖雅泉(南造云子)这个人可能并不存在,只是人们后来附会杜撰的事情。而黄浚及其儿子作为汉奸,不惜向日军提供情报确实存在。

南京国民政府以泄密罪判处黄浚父子等人被判处死刑,1937年8月25日(一说8月26日;一说8月28日)在南京雨花台执行死刑。

身居要职,衣食无忧,本应为祖国和人民尽心尽力,却甘当叛国求荣,出卖同胞的汉奸,这种人从来没有好下场,也终将被人民所不齿。

作者张溥杰,著有《民国情事:此情可待成追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