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代城市的薪柴如何供应——以唐朝长安为例。这里讲一个小八卦,工资为什么又被称为薪水、薪俸,就是来源于古代对薪柴的需求,唐以前给官员发工资的时候会发实物,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薪柴(柴或者木炭),唐朝之后主要以货币来发官员工资,这时候会把工资称之为“柴薪银”,从侧面也可看出薪柴在古代是一种比粮食缺乏的稀缺资源。

中国有一句古话“米以食为天”,粮食在古代的生产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几乎都是围绕粮食展开的。关于粮食的论述从先秦到近代可谓是汗牛充栋,从统治者到平民都意识到粮食的重要性,但是还有一件和粮食同样重要的战略物资却被史家所忽略,这就是柴。

中国人讲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就是说的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七件东西,这里面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柴。柴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对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就来讨论一下大家熟悉的柴在古代的作用。

从战国就开始的“能源危机”

现代社会始终有一个问题笼罩着全人类,人类的化石能源用完了怎么办?我们现代的工业文明就是建立在煤炭、石油的基础上的,所以在近代围绕着能源发生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上的博弈、甚至战争。在古代虽然没有以化石能源为支撑的工业文明,但是人类的取暖和饮食都需要能源,自从人类发现了用火的好处,木柴一直都是人类的主要能源载体。

在旧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地方基本上都是植被丰富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生态丰富,有充分的食物来源,这一时期人口密度很低,所以不用为自己的能源问题担忧的。但是人类进入农业文明之后,能源问题就开始凸显出来,在《孟子·告子上》中就记录了当时的齐国,因为缺乏木材,把山林砍光的情况:

“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

可见在战国时期,一些国家就出现了木柴缺乏的情况。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王朝的更替,这种木柴缺乏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还写到“百里不贩樵”,因为在汉朝时期薪柴还是比较容易获得的,长距离贩运没有利润,但是到唐朝时期长安城的薪炭产区主要有三处,一为京兆府南境之终南山,岐州和陇州。虽然在长安附近,但是早已超过了百里。到了宋代情况更为严重,开封城的薪柴供应地已经延伸到了陕西,路程已经超过了千里。

薪柴供应紧张的原因

首先从薪柴的用途说起,人们的日常生活是离不开的,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更是需要用薪柴来取暖。皇帝和官宦人家对薪柴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根据著名历史学家龚胜生的研究,唐代)京官每年需薪柴 3.85万吨,折木橦约 96 万根。但钩盾署(官方采购管理薪柴的部门)只能供给 72 万根,供需缺口 24 万根,只能以蒿根柴代替。

另外薪柴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重要作用就是冶炼金属,对金属的使用让人类的生产力得到了飞跃,对金属的冶炼需要以木炭为原料。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人类对金属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都需要大量的木柴做支撑。成书于清代的《广东新语》中记载了粤南地区的炼铁业,就曾准确地概括出,有铁的矿上如果没有山林,“铁多亦无所用”:

“产铁之山, 有林木方可开炉。山苟童然,虽多铁亦无所用,此铁山之所以不易得也”

另外有一个原因就是人口的分布与薪柴资源的不对称,就想现在一样,资源丰富的地方往往人烟稀少。我国古代人口众多的地方都是在的河北南部,河南这样的平原地区,因为这是城市的必要条件。而薪柴资源丰富的地方都是在山区,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冶炼、瓷器等手工业发达,需要大量的薪柴,周边薪柴的生长周期跟不上需求,所以这就带来了薪柴供应的紧张。类比我国目前的电力供应,西部地区有煤炭、风电的资源,但是经济发展不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需要大量的电,这就是发电中心和用电中心的不对称,古达也是如此。

古代城市的薪柴如何供应——以唐朝长安为例

所谓城市,就是很多人聚集在一起,城市的规模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象征。城市就是一个放大器,会放大个人任何微小的问题,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城市就会崩溃,举个例子,十万人的城市排便就是一个大问题,如果没有良好的组织,整个城市就是臭气熏天。

长安繁荣的市场

我国古代的城市规模非常大,这一点不在赘述,城市里面不可能实现薪柴的自给自足,如何满足薪柴的供应,是城市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唐朝是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高峰,彼时的长安城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商品经济很发达,最著名的是东市和西市,现在我们“买东西”一词就是来源于此。当时市场中就已经有专门卖薪柴的市场,人们可以从市场中买到薪柴,普通民众从东市和西市买到生活所需的木柴。

对于皇帝和官员则有专门的供应链,唐代负责京城薪炭供销的专门机构是司农寺属下的钩盾署(北齐时设立,一直沿用到唐宋时期),它的主要职责是 “ 掌供邦国薪告之事” , 为宫廷、百官、 蕃客和祭祀、朝会、 宾客等重要活动提供薪炭。钩盾署的薪炭主要有两个来源,: 一是收纳官府雇人采伐的材木 , 二是从市场上购买。 唐朝中期,当长安城薪炭供应不足时 , 朝廷会特别别置 “木炭使”以加强薪碳的采运,木炭使是一个非常“高配”的部门,常常是由政府高官兼任,足见对薪碳的重视。当时整个唐朝的薪柴供应如下图所示,市场和官方共同保证长安的薪柴供应。

长安薪碳供应链

这里讲一个小八卦,工资为什么又被称为薪水、薪俸,就是来源于古代对薪柴的需求,唐以前给官员发工资的时候会发实物,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薪柴(柴或者木炭),唐朝之后主要以货币来发官员工资,这时候会把工资称之为“柴薪银”,从侧面也可看出薪柴在古代是一种比粮食缺乏的稀缺资源。

薪柴在古代是一种可以和粮食同等重要的战略物资,不管是当世还是后世的史学家对薪柴的研究相对较少,古代薪柴的供应、消费的背后都有非常重要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需要进一步去发掘和研究。

参考资料:《古代华北燃料问题研究》《唐长安城薪炭供销的初步研究》《唐朝政府购买物资研究》《中国古代城市木材消费的若干思考》《唐关中农业与长安城粮食供应研究》《薪炭与古代中国社会》《孟子》《广东新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