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校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严格禁止,以及对培训机构所做的各种限制,对培训机构资质的监督检查,培训机构发展的春天已经过去,培训机构教师动辄“年入百万”的黄金时期已经结束,未经夏秋,培训机构的严冬已经提前来临。

1、人力资源成本加大。培训机构的骨干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各公立中小学校经过多年实践经验培养起来的优秀教师。禁止中小学校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培训机构教师必须持证上岗。取消单个、小团体补课,杜绝了这部分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机构教学,或者自行办班的可能性,充斥在大街小巷的辅导班变少了,培训机构由于骨干教师减少,要想自己培训教师,还要达到让学生和家长满意信赖的水平,难度可想而知,成本也是可想而知。培训机构和辅导班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效益的黄金时期,已经结束。

严查有偿补课和培训机构资质,增加了教育的公平性和均衡发展

2、名师效应减小。培训机构靠的就是区域内享有盛名的名师,来吸引家长、学生补课。辅导班则是杀熟,以自己学校的学生为主。当教育部门严禁教师有偿补课之后,这些教师有几个人能舍得“铁饭碗”,随便辞职,办辅导班或者直接去培训机构就业的?没有了这些“名师”,培训机构、辅导班还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吗?单单靠有数的几个教师,和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在校生,如何能从家长的口袋中轻易掏钱?

3、培训内容没有了吸引力。教育部门在严禁中小学校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同时,也对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做了大量的限制。包括不允许提前教学,不允许超纲教学、强化应试教学等,2018年开始国家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高考加分项,兴趣爱好班、奥赛班也将逐渐消失。没有了加分项目,没有了提前、超纲教学,还不能强化应该教学,以前花费家长大量金钱和学生时间的辅导班、兴趣班、奥数班,全部没有了实际意义,拼爹、拼钱的高昂培训就没有了市场,充斥大街小巷的兴趣爱好班,还能像以前那样火爆吗?

严查有偿补课和培训机构资质,增加了教育的公平性和均衡发展

4、培训机构生存困难。五部委联合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严查单个、小团体补课,严查培训机构与分支机构资质,强行关闭无资质大型培训机构和分支机构。培训机构的教学成绩,不能与学校招生、分班挂钩,建立培训机构黑名单制度,违规办学要列入黑名单接受惩罚。没有了名师效应,没有了教学培训优势,没有了加分项目,有了严格的资质限制,加大了人力培养成本,培训机构的生存和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随着整治力度的加大和整治工作的持续开展,许多培训机构生存都成了问题。

5、家长观念转变。高考制度的改革,逐渐淡化了应试教育负面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公费师范生等政策的实施,使基层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大幅度加强,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得到贯彻落实。"县管校聘"增强了教师队伍的竞争力,工资待遇的提高、职称门槛的降低,又大大激活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质量将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学内容的优质化,让中小学生发展的公平性进一步加大,家长也会逐渐改变负债培训的观念,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减轻了家长的生活负担,增强了公正公平的竞争,净化了中小学教育的环境。

严查有偿补课和培训机构资质,增加了教育的公平性和均衡发展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