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时候有阶级划分,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有了贫富差距。多年以前,国内有钱人家的孩子才可以上学堂甚至留学国外,穷人家的孩子只能目不识丁,一代一代的延续着贫穷这种摆脱不了的疾病。好在人才的缺乏让国家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从高考政策实施之日起,教育就是不分贫富的,高考从此也就成为了贫穷人家孩子鲤跃龙门改变命运的最好途径。

不过即使在现代社会来说,高考并不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真正公平的对待。

很多名校的国际生都是亚洲面孔?不仅如此,待遇还超过普通生

因为对于有钱人来说,他们是有很多捷径可以走的,就比如一般家庭的孩子学习知识仅限于课堂上老师的传授和课后自己的揣摩,而有钱人家的孩子可以上培训班,提高班,专门有针对性的辅导孩子学习。所以农村的孩子能考上好大学是非常不容易的,他们靠的是自己的刻苦努力,而城市的孩子除了靠自己以外还有各种资源优势。

这种资源优势到底能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今年清华大学的新生中去看到答案。在今年清华大学3800多新生中除了有经过高考这种淘汰制选拔出来的最优秀学生以外,还有300多名比较特殊的学生。他们的实力多数是和人们对清华学子能力的认识有所偏差的,但是他们仍然可以光明正大的走进清华大学成为其中一份子,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是国际生,说起国际生很多人想到的都是金发碧眼或者皮肤黝黑或者语言不同的外国人,但是清华大学这300多名国际生中却大多都是亚洲面孔,说着流利的汉语。虽然他们的国籍改变了,但是他们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其实早在2017年中国人大附中就有一个40人的班级,九成学生考进了清华,能考上清华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优秀,只是因为他们的家庭条件比较好,他们的父母很早就送他们出国读书,并为他们申请到了外国国籍,然后等到孩子要上大学的时候再以外国人的身份来申请国内各大名校的入学资格。清华大学作为国内说一说二的名校自然是这些家长的首要目标。

虽然国际生的学费标准比一般学生要贵很多,但是国际生的待遇却远远是一般学生不能比较的,而且花点钱就可以上这么好的大学,对于并不缺钱的学生家庭来说,这种经济上的付出得到的回报是相当大的。

高校招收国际生其实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能进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毕竟比起国外那些名校,国内名校的吸引力还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不得不对国际生的要求放得比较低。

但是不曾想却被自己人钻了空子,不过好在这些国际生和国内学生的招生工作是相互独立的,不会对国内学生的录取造成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