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玉,到底应该怎样还价呢?这可能是每位玉友都曾面临过的一个很“头疼”的问题,“还价”意味着一种风险承担,“还价”高了有可能自己吃大亏,“还价”低了得罪人。

最近一篇《50万的籽料,朋友要我5万卖给他……》的文章很有意思,说得正是这档子事,文章一出便在网上引发争论。

究竟什么情况呢?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

某商家手上有一块红皮白肉的籽料,玉质不错,大概20克左右。当初花42万收得,现在商家估计能卖50万以上。并且对友人说:“这块料低于60万不卖,没人买最好,可以自己留着。”

好巧不巧,几天前来了一个买家,偏偏就看上了这块料子…

因为也是朋友,所以商家开出了一个自己认为挺实在的价格——50万。但谈来谈去,买家却突然说了这样一句话,惹怒了商家:“我确实喜欢,要不你5万卖给我吧,你门路多,你再去收更好的。”

于是,商家很生气,黑着脸把这个人送出了店门…

为什么会生气呢?商家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如果完全不懂,那我会拒绝你,但不会怪你,如果你愿意听,我可能还会跟你说说为什么这块料不能5万块卖给你。

但问题是你懂啊,你还提出这样的要求,那我得怎么想呢?你想占朋友的便宜?你根本不懂这块玉的价值?你当这是捡漏?……”

故事到此算是结束了,不过因为这件事而引发的争论却愈发火热…

虽然这件事是商家内心受到了伤害,而文章作者也做出理性评论,并提出了“正确要价、还价是一种尊重。”的观点。

但还是有一部分玉友对商家的报价和态度提出了质疑…

而从另一个评论中不难看出,“还价”背后似乎还隐藏着一些行业诟病。

在这里小编无意偏袒卖家还是买家,无论站在谁的立场上,大家也都有各自的道理。只是对于“还价”这件事,我们是否应该采取更包容的态度呢?

我们常说玉无价,但和田玉在买卖的时候总要有个价格。一块玉器有的人看到一万,有的人或许只能看到一千。每个人对料子的了解程度不一样,每个人侧重点也不一样,价格难免会有差距。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淘到一个自己满意的料子,其实本来是一件挺高兴的事。何必为此徒增烦恼呢?

对于“50万籽料,还价5万”这件事,您如何看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