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世纪初,清政府允许欧洲国家在广州开设贸易机构商行等,17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捷足先登,最早获得这一权利,英国进口中国瓷器还转口至爱尔兰、德国、意大利甚至北美殖民地。1717—172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6艘商船就从中国进口100多万件瓷器。

18世纪初,清政府允许欧洲国家在广州开设贸易机构商行等,17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捷足先登,最早获得这一权利,英国进口中国瓷器还转口至爱尔兰、德国、意大利甚至北美殖民地。其他国家亦接踵而至,法国于1728年、荷兰于1729年、丹麦于1731年、瑞典于1732年也都先后在广州设立了贸易公司,先后建立了商行12家之多。有些国家船舶还获得许可直航广州。

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先热衷于中国茶。从1708到1802,为中国瓷器外销英国的高峰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航行了790次。18世纪前30年,估计英国将2500万到3000万件中国瓷器运到欧洲。1717—172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6艘商船就从中国进口100多万件瓷器。1721年,另四艘船则运送了超过80万件的瓷器。而自18世纪30年代始,后来居上的英国跃为海上新霸主,超越荷兰成为中国瓷器第一大进口国。

1780年一年就向中国订购80万件;从1800年开始,英国每年从中国进口的瓷器不会超过5000件,这一数量一直连续至19世纪80年代,英国才又大量进口中国瓷器,不过这时进口的主要是家庭和庭院用的小摆设,而不再是大规模的餐具了。从英国购进中国瓷器的数据来看,虽无大矛盾处,但是,显然很不完整。瑞典早在1627年就准备开展远东贸易,然而国王去世,致使往后拖延了100年。1727年,当奥地利的奥斯坦德公司减少对中国远航贸易时,斯德哥尔摩的富商科尼却筹建了瑞典东印度公司,国王特许其可以在“15年内自由地通过好望角”。

1723—1735年间,瑞典进口中国瓷器2500万套。1732—1806年,瑞典哥德堡东印度公司在这75年间,共组织过127次中国之航,3次印度之航。1750—1781年,32年间运往瑞典的瓷器达110万件。在1750年后的五年内,大约有1100万件瓷器从中国运到瑞典。瑞典购进中国瓷器的数据也很不完整。最后两个数据显然大相矛盾。31年间购进的数目还远远不如5年间所购进的数目,而且,这5年还含在31年之内!

在1759年2月出版的丹麦商业刊物对中国瓷器仍十分推崇,认为中国青花瓷是世界最高级的瓷器。丹麦每年都有2—3艘商船前往中国做远航贸易。根据丹麦东印度公司的资料,在1760年,三艘丹麦商舶运载的中国瓷器清单上主要有:巧克力饮料杯6008件、咖啡杯149337件、茶杯307318件、白脱盘804件、汤碟10448件、午餐碟29289件、小盘5332件、船形碟322件、午餐具486套、茶具522套、咖啡具28套、牛奶罐748件、茶壶3928件、痰盂117件、各种瓷塑57件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