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都看过《步步惊心》这部电视剧,里面吴奇隆扮演的“四爷”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主角雍正皇帝。那么为什么说雍正即位是一个迷呢?而且在即位之后,生出了“八王之乱”。首先我们先来介绍一下雍正皇帝。

雍正登基即位之谜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雍正登基即位之谜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雍正登基即位之谜

在即位时由于产生未按照正常程序进行,而导致异议。主要是:

一,按照清朝程序,应当召开由主要亲王、皇子及军机大臣会议,或是御前听旨,即政治中心会议,从而确定。但是在康熙驾崩前,在御前的只有御前侍卫统领隆科多、皇四子几个当事人,不能成为依据,引人质疑。

二、当时所有现象都表明,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是皇十四子。康熙授允禵抚远大将军印,派他出征策旺阿拉布坦,并特许用正黄旗纛。这些迹象充分说明他可能是皇位继承人。

三、甚至有人提出可能是修改遗诏,将传为十四阿哥,改为传位于四阿哥。

四、秘不发丧,在康熙去世八天后才发丧。

雍正登基即位之谜

种种迹象,都说明了,雍正即位缺乏合法性。其实,最有可能的一种说法就是康熙最喜欢自己的孙子即后来皇四子的儿子,他的孙子弘历。其皇孙聪明伶俐,十分与康熙想像,因此隔辈定皇位传人,但是又怕不能服众,因此想了个这个办法。对于修改遗诏更是没有说服力,因为清代行文都是传为皇四子,或皇十四子,因此不具有说服力。

事实证明,康熙选择弘历是正确的,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十全老人”。他们共同创造了“康乾盛世”,这是毋庸置疑的。雍正即位过程虽然不符合礼法规定,但是却也合情合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