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律平(879年―953年),回纥族述律部人,她是辽太祖耶律阿暴击的皇后,因为辽史比较冷门,因此很多朋友都错过了这个充满传奇的女人,私以为她比中国历史上的女强人吕后、武则天和慈禧等人强的不是一点半点。

契丹族各部落中实行的是氏族外通婚制,大约从耶律阿保机的三世祖萨剌德开始,契丹的耶律部与回鹘的述律部两个氏族间便结成了牢固的婚姻关系,述律平的父亲述律婆姑是回鹘人,她的母亲则是契丹耶律部的贵族,同时也是耶律阿保机的姑姑。为了加强两族的联合,原为表兄妹的耶律阿保机和述律平便被族人撮合,结成了夫妻,那年阿保机20岁,述律平14岁。

这位铁血太后被大臣逼着殉葬,她却砍断自己右腕让很多大臣殉葬

述律平从小受到良好的贵族教育,不仅善于弓马骑射,同时博览群书深受中原文化的熏陶足智多谋,与阿保机结婚后便一直跟随在丈夫身边东征西讨,为他出谋划策。精于权变、足智多谋的述律平日渐成为阿保机不可或缺的得力臂膀,这在平息‘诸弟之乱’中,体现的尤为突出。

公元907年,契丹各部联盟的可汗痕德堇去世,契丹八个部族首领共同推举耶律阿保机为新任可汗。按照氏族的规矩,可汗三年选拨一次,由八部酋长共议,由于阿保机在成为可汗后,持续地为契丹开疆拓土,功勋卓越,因此他一连连任了三届可汗之职。随着时间的推移,阿保机有了将选举可汗的制度改为世袭制度的念头。而这个念头,也得到了述律平的强烈支持。

阿保机试图集权并世袭地位的做法渐渐引起了本部契丹贵族的反对,而首先站出来反对并且态度最坚决的正是他自己的亲兄弟剌葛。剌葛纠合叔伯兄弟迭剌、寅底石、安图等人,结成集团,发动叛乱,这就是历史上的“诸弟之乱。此叛乱共进行了三次,前两次皆因阿保机采取妥协的方式和平解决。913年二月,剌葛集团经过周密部署,发动了第三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叛乱。当时,阿保机外出,述律平留守行宫。剌葛率兵千骑,谎称朝觐,向行宫杀来,并且焚烧辎重、庐帐,夺去作为可汗象征的‘旗鼓’和祖先的‘神帐’。此时,临危不乱的述律平皮甲上阵沉着应战,她一面据险自守,一面调兵援救,率领亲军夺回了旗鼓和神帐,保住了行宫。随后阿保机向叛军反击,终于将剌葛等人擒获,至此,‘诸弟之乱’平息。 “诸弟之乱”被镇压后,念在手足之情,阿保机本想原谅弟弟们,但述律平坚决要斩草除根,在述律平的策划和领导下,进行了一场针对部族的大清洗,在这场血淋淋的权力斗争结束之时,有上百名贵族被处死,就连阿保机唯一的同胞亲妹妹夫妇也未能幸免。阿保机的部落终于在一片血雨腥风中归于平静和忠心。然而这仅仅是摆平了契丹八部中的一部,另七部贵族仍然在暗中做着推翻阿保机的准备。

这位铁血太后被大臣逼着殉葬,她却砍断自己右腕让很多大臣殉葬

公元915年,七部贵族终于等到了机会,在阿保机征讨黄头室韦部(古蒙古人的祖先)返回的路上,七部贵族一鼓而起,将阿保机劫持并要求他下台。一时寡不敌众的阿保机只好自动辞去可汗之职,带着迭剌部和契丹部落中先后被掳掠或归附而来的其它民族迁徙至滦河一带。就在这里,阿保机用汉族谋士的建议,模仿汉地建起了一座城市,并大力发展农业盐铁。很快阿保机的军事实力和人口数又雄居契丹八部之首,其它七部反而都要由它提供盐铁。一直在卧薪尝胆的述律平为阿保机提供了一个计谋,一个契丹版的鸿门宴。述律平向七部酋长提出建议:“既然大家都在吃我的盐,也该一起来犒劳犒劳我。”麻痹大意的七部酋长果然定下一个日子,齐聚在阿保机的部落饮宴。就在七部酋长贵族都喝得醺醺然,宴会气氛最热烈的时候,述律平一声令下,早已安排好的伏兵一拥而上,所有的来宾都不由分说地被杀死。就这样,阿保机重新夺回了汗位,统一了契丹族。

公元916年,阿保机筑坛称帝,是为辽太祖,定国号‘契丹’(后辽太宗时改为辽),自号‘大圣大明天皇帝’,封述律平为‘应天大明地皇后’,并在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营造皇都同年,辽太祖率军越过沙漠西击党项,述律平皇后则留守。室韦(古蒙古人)的黄头、臭泊二部,因见其后方空虚,乘机来袭。述律皇后再一次披坚执锐整军迎战,大获全胜,其声名大噪,威震西北。在攻陷幽州的战役中,述律平“掠其四野”(《辽史》),困死幽州的谋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攻陷幽州的成本。人献给阿保机一些猛火油,并说:“攻城时,若用此油点火焚烧楼橹,敌人愈是浇水,燃烧愈炽烈。”阿保机得到这个新式武器后,立即调遣三万兵马攻打幽州。述律皇后对这种举动却不以为然的说:“哪有用油攻人国的?”为了说服阿保机,她指着帐前的大树问阿保机:“这树无皮能活吗?”阿保机说:“不能呀!”述律平又说:“幽州有土有民,就与这棵大树有皮有叶一样。我们只须动用三千骑兵骚掠其四野,不出三年五载,它自然困弊不堪为我所有,何必一定用什么猛火油硬攻硬打呢?一旦不胜,反被地方耻笑。”阿保机听了她的话,觉得十分有理,遂取消攻打计划。通过采用述律平的袭扰战术,幽州也被契丹拿下。

这位铁血太后被大臣逼着殉葬,她却砍断自己右腕让很多大臣殉葬

述律平虽然足智多谋,英勇善战,但却是一个极其偏心眼的母亲。述律平一共生了三子一女,按照耶律氏和萧氏家族世代联姻的部落习俗,述律平的女儿质古公主嫁给了母亲的亲弟弟萧室鲁;而述律平的三个儿子则分别是长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幼子耶律李胡。耶律倍 才华横溢,十分聪明,他曾经向父亲建议立孔庙并按时祭祀,而且对汉学十分精熟,他的丹青绘画甚至成为后来宋朝的宫廷珍藏。然而述律平不喜欢他的主要原因,正是耶律倍对儒家学术、对汉地制度的推崇。她认为儒家文化并不适合契丹民族,会把勇悍且藐视规矩的契丹人改造成唯唯诺诺的胆小之辈。——其实,真要照汉人的儒雅要求,耶律倍还不够格得很。他虽然学诗学画修心养性,可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血统仍然不时地要发作一下:好杀。对身边不慎触犯他的人,即使是姬妾宠婢,他都要施以烙刑。他的暴燥脾气把嫁给他的汉妻夏氏吓得魂飞魄散,以至于请求出家为尼以避丈夫的辣手。——不过就算这样,述律平仍然觉得这个儿子不象契丹人,不够杀气腾腾。

次子德光虽然文采有限,但是武略出众,这一点很合述律平的胃口。不过最让述律平喜爱的,还得是最小的儿子李胡。然而这并不代表李胡文武双全。事实上李胡既没有继承父母一丝一毫的文韬武略,更从没有为契丹国建立过任何功勋。他只有一身蛮劲,狠辣方面倒是和爹娘有几分相似,甚至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平常无故心情欠佳之时他就拿人黥面刺字消气;若是当真有甚么事起来时,他就要把人活活剥皮抽筋或者活活抛入水火之中淹死烧死。契丹人上至高官贵族,下至平民奴隶,没有不怕他的。可是不知道怎么地,述律平偏偏怎么看都觉得李胡是最能干的儿子。在这方面,阿保机和妻子的看法完全相反。阿保机曾经看过儿子们同睡时的姿势,见李胡缩着头躲在两个哥哥后面睡,非常不满地说:“李胡是几个儿子中最差劲的。”后来又让三个儿子在冰天雪地中外出采薪。次子德光不论干湿,首先弄了一大抱回来;长子图欲精选干燥的柴禾捆扎好才返回;而李胡怕冷又怕苦,胡乱捡了一些,一路上嫌累还丢掉了大半,才最后返回。阿保机再次对幼子大失所望,对述律平说:“大儿巧,二儿诚,小儿子则连谈都不必谈了。然而阿保机说也白说,述律平最溺爱的就是这个一无是处的小儿子李胡。

公元926年七月,辽太祖阿保机在征服渤海国后返回的途中,崩于扶余城(今吉林农安)。述律平并不甘心将契丹国的帝位传给自己讨厌的儿子耶律倍。为了达成变换皇储的心愿,她在阿保机去世后的第八天宣布,主少国疑,由自己临朝称制代行皇权,实际上这时候的耶律倍已经二十八岁了。临朝称制后的述律平,开始不遗余力地铲除她认为可能会妨碍自己易储大计的“异己”

这位铁血太后被大臣逼着殉葬,她却砍断自己右腕让很多大臣殉葬

《契丹国志》中记载了一段非常著名的故事。阿保机死后,述律平把跟随阿保机多年的百余将领的妻子都聚集了起来,然后她非常悲痛地说:“我如今寡居,你们应效法我!”(“我今寡居,汝不可不效我。”)随后,述律平又召集了那些将领和官员,对他们说:“你们思念先帝吗?”众人朗声回答:“我辈受先帝之恩,没齿难忘,永世难报,岂能不思!”述律平又说:“果真思念,那就去见先帝吧。”(“汝思先帝乎?”众答曰:“受先帝恩,岂得不思!”后曰:“果思之,宜往见之。”)

大臣们顿时懵逼不知所措,任何人在这种时候,都会做如此回答,只是所有的大臣们都没有料到,这样例牌的追思问答题的背后,居然是这么狠毒的计划,一切都来得太突然了,根本来不及反应,百员大将就这样全部被拉去殉葬。此后,凡是被她起了疑心的官员贵戚,她都随便找件事情对此人道:“为我传话先帝。”然后便将其拉到阿保机灵前杀掉了事。这其中包括创制契丹文字的耶律突品不、祖父对阿保机有救命之恩的耶律铎臻、为契丹开疆拓土的耶律迭里等等。

最后,轮到汉族大臣赵思温头上时,他不甘平白受死的他,于是站在堂上不肯上路。述律平问他:“你侍奉先帝极为亲近,为何不肯去?”赵思温回答:“若说与先帝亲近,有谁比得上太后您呢?太后若能先行,臣当随后就到。”这句话一下子把述律平问住,满朝文武百官纷纷在心里点赞。述律平冷静了一下,说,“诸子幼弱,国家无主,不得往耳。”

但是这个理由似乎并不能服众,述律平的威严有崩溃的可能,于是述律平做出了非常震撼的一个举动-她抽出钢刀,一刀将自己的右腕砍断扔在了赵思温面前,然后说:“就先用我这条手腕去陪先帝吧。”吃了这一场亏之后,述律平殉葬杀人的把戏收敛了许多,连赵思温都放过了。然而这位太后顷刻间自断手腕的狠辣劲头,却比她从前逼别人殉葬更具杀伤力,从此后所有的皇亲国戚、满朝文武都对述律平畏如虎蝎,对她的主张再不敢违抗。述律平更改皇储的条件已经完全成熟。为纪念那只右手,表彰自己义殉夫君的节烈壮举,她专门在上京建了座义节寺,寺中建了座‘断腕楼’,并且树碑纪颂。此后,她也得了个‘断腕太后’的绰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