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一对一绩效面谈会变成一个艰难的时刻,让我们心里感到沉重烦躁,因为我们不得不去指出对方行为中的不当之处,对于一个重视关系与他人感受的人尤其如此。

这篇书摘也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发。如何让面谈真正成为促进对方成长的契机,而不是破罐子破摔的催化剂?关键之一是不要指责对方无法轻易改变的个性,而是明确指出正确行为的方向,以及对方错误行事会造成的后果。

依莲娜是个10岁大的孩子,与父母及3岁的弟弟丹尼住在一起。一天下午,妈妈带着他们去儿童动物园,从上车开始,依莲娜就不停地与弟弟捣蛋。她告诉丹尼,爸爸是她一个人的,丹尼真正的爸爸是只猩猩;她告诉他动物园的狮子会咬掉他的头;她告诉他动物园的旁边就是监狱,如果他做错任何事,就会一辈子把他关在监狱里。依莲娜很少这样捣蛋,妈妈心里很不高兴。

“依莲娜,不准再捉弄弟弟了。你今天是怎么了?你一向都是个好姐姐。你教丹尼玩游戏,你与他分享玩具,你使他觉得特别,可是今天你对他一点都不友好。动物园对年龄小的孩子可能是个可怕的地方,你这样吓他对他一点也没好处,你知道我是不喜欢这种行为的,依莲娜,我要你向弟弟道歉,如果你今天再捉弄他,晚饭后就不准到外面去玩,知道了没有?”

很显然,依莲娜需要被惩罚,因为她使弟弟难过。妈妈要女儿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依莲娜可以改变她所做错的地方。妈妈指出特定与暂时的行为问题(“今天……捉弄”),同时指出这种行为不是依莲娜一向就有的(“很好的姐姐”),妈妈用实际的例子(“你教丹尼玩游戏”、“你与他分享玩具”)来指出问题并非普遍性,使依兰娜仍以己为傲。妈妈告诉依莲娜她必须做的特定的事(“向弟弟道歉”),以及如果再继续捉弄会有何等后果(“晚饭后,不准到外面去玩”)。对这些后果,妈妈也不是随便说说的。

这类批评才是最理想的。依莲娜从这里了解到的信息是:妈妈觉得我通常是个好姐姐,可是她觉得今天我对丹尼很不好,我可以向弟弟道歉,那么妈妈和丹尼都会比较高兴。妈妈的批评显然是内部的,但却是特定的但可改变的。她指引依莲娜迈向正确行为,而没有指责她的个性。

假设妈妈是以下面的方式批评依莲娜:

“依莲娜,我真是烦死了。你为什么总是这样顽皮?我本来打算三个人出来好好玩玩,你却来捣蛋破坏。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带你们出来玩,反正每一次,你都要捣一些把戏,弄得大家都不高兴。”

这样的批评是有害的,妈妈将依莲娜的个性一笔抹黑。依莲娜被称为顽皮小孩(个性上的)及被指责总是破坏妈妈的计划(永久性及不能改变的)。孩子接受这种批评后所得到的信息是:“我是个很坏的人,妈妈希望我不是她的孩子,我总是搞坏她所做的事。她是对的,我应该离家出走他们没有我会比较好。”依莲娜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很情绪化地退出。

因此,当你批评孩子或当孩子的面批评自己时,必须十分谨慎,因为你在塑造孩子自责的解释风格。你要遵循两项规则:

  • 第一项规则就是准确;
  • 第二项规则是在实际情况允许的情况下,你应该以乐观的解释风格来批评孩子。

当父母不自觉地用永久性及普遍性的信息批评时,孩子就开始获取了自己的悲观模式。当父母责怪可变化的与特定的问题起因时,孩子就开始习得乐观。

任何时候当你发现孩子有错时,如果事实允许,那么着重于特定及暂时性的个人原因,避免责怪孩子的个性或能力。

从解释风格觉察自我

所谓解释风格,是你对为什么这件事会这样发生的习惯性解释方式。解释风格有三个维度——永久性、普遍性和人格化。

容易放弃的人相信发生在他身上的坏事或霉运是永久的,坏事永远会影响着他的生活;而可以抵制无助感的人相信厄运的原因是暂时的。乐观的人将好运归因于人格特质、能力等永久性因素;悲观的人把好运看成是暂时性因素相关,例如情绪、努力等。

永久性是时间上的维度,普遍性是空间上的维度。具有普遍性特点的解释风格会在许多不同的情境中造成无助;而特定性的解释风格只会在某些问题领域内造成无助。

乐观者认为坏事情的发生是有其特定原因的,而好事情的发生会加强他对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的信心;悲观的人认为坏事的发生是由于普遍的原因,而好事情的发生是由于特定的原因。

要成功,除了具备能力和动机之外,还需要坚持,遇到挫折也绝不放弃的坚持,而乐观的解释风格则是坚持的灵魂。

成功的生活需要大部分时间的乐观和偶尔的悲观,轻度的悲观使我们在做事之前三思,不会做出愚蠢的决定;乐观使我们的生活有梦想、有计划、有未来。

作者:[美]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

来源:《教出乐观的孩子—让孩子受用一生的幸福经典》、《活出最乐观的自己—彻底改变悲观人生的幸福经典》

荐书:王媛

导言:王媛

编辑:木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