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是儿童自觉进行的游戏,是儿童时期除母语之外另一种生动的语言。生动的笔触,斑斓的色彩,能够充分表达孩子们内心对世界的认知,唤起他们的创造力,更能够引发他们心灵的愉悦,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

为了让在医院住院的小患者度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2017年6月1日下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我院联合主办的儿童节工作坊“医艺同舟•六一儿童节特别活动”在我院门诊二层文化长廊“丝路画语”展区举行。

活动开始前,我院彭明强副院长、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岳洁琼主任分别向参加活动的小朋友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并向大家介绍活动创意及“丝路画语”展览活动的情况。

我院彭明强副院长、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岳洁琼主任致辞,送给孩子们节日的祝福。

中央美术院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基础部教师甘雨向孩子们展示了一场通俗易懂、声情并茂的岩彩艺术普及课。甘老师讲述了绘画中有趣的历史故事,带领小朋友们临摹取材自龟兹壁画的《猴子背筐采果子》的岩彩作品。

甘雨老师向孩子们详细介绍岩彩画的历史与绘制方法。

来自儿科住院部的小患者,以及我院职工的子女,在儿科医护人员及家长的带领下参加了现场体验。

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讲,沉浸在岩彩画色彩斑斓的世界中。

小患者们忘记了病痛,拿着画笔在色彩的世界里尽情驰骋。

本次活动充分诠释医与艺的结合,带领大家领略敦煌艺术的同时,亲身感受岩彩画的魅力。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主任任蕊,我院儿科护士长吴建英、院办公室副主任刘晓、王燕森,党办宣传办主任仇玉青,以及双方活动负责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姚轶群、城市设计学院基础部教师孙博、我院院办公室蔡莹莹等参加了活动。

关于岩彩画

岩彩临摹作品(左)与龟兹石窟壁画(右)

岩彩画是一个古老的画种,甘肃敦煌石窟壁画、新疆龟兹石窟壁画均为岩彩绘制,中国传统石窟艺术中作为中国最古老的绘画,也是中国绘画的原点。岩彩绘画体验活动,以临摹的方式让参与者原汁原味地了解不一样的中国传统绘画,感受岩彩材质的独特魅力,以此增加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认识。

关于展览

中日医院门诊楼二层文化长廊“丝路画语”展区

由中央美术学院与中日医院共同主办的“医艺同舟”系列展览第三回“丝路画语”在中日医院文化长廊开幕。“医艺同舟”系列展览本期以“丝路画语”为题,为的是通过与敦煌艺术有关的美术作品让朋友们了解丝绸之路的文化光辉和对当代艺术创造的启迪,也体会艺术与医疗相通的本质。

“敦煌艺术的美仑美奂更体现了在终级意义上净化与慰籍心灵的艺道,这与关切生命、拯救苍生、升华人文的医道堪称异曲同衷。”生命和道,是医艺永远无法绕开的话题,所谓“医艺同舟”,是医者亦或艺术从业者,都应在岗位奉献自我的同时,思考生命,追寻大道,促进人类文明扬帆远航。

(院办公室蔡莹莹供稿,《中国日报》记者朱兴鑫摄影)

服务号:中日友好医院

❶ 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

订阅号:中日医院

❶ 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